




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
慧苑音义下曰:“弥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为慈氏也。”慧琳音义十四曰:“弥帝隶,古云弥勒,皆讹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
***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
弥勒佛(3)在密教,胎藏界之弥勒,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之弥勒在贤劫十六尊中,坐于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










作为诸佛菩萨中宽容形象的代表,弥勒菩萨更是以宽容著称。如上面偈语中所介绍,他对别人对他的打骂和***,非但不予回复和说明,反而任由别人所为,这不仅是一种忍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极大的宽容。弥勒菩萨所展现给我们的形象通常是大肚能容的宽厚形象,就是告诉世间众生,对别人所做的各种令自己不满的行为要学会宽容。只有宽容了别人,才能显示出自己高尚的修养。同时也能让别人从你的宽容行为中得到教益。对于弥勒菩萨的这种宽容,在很多寺院的楹联中都有不同的描述。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这些对联都劝人为人处世要怀有广大心量。宽容别人并不是表明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而是表示一个人高尚的慈悲仁爱之心和大无畏精神,即能宽容他人的过失,能容纳各种不同的见解,能为利益他人忍受痛苦甚至牺牲自我。我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虚心能容万物,大海不择细流,学会生公说法,唤起顽石点头”等,










玉帝又派了几位***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于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