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留存下来属于帝王陵的护陵麒麟有13处,这些麒麟的造型和后世之麒麟形象又有很多的区别。它不像明清时期的麒麟那样繁复,而是以浑宏的气势、质朴的造型取胜。倘若我们将南朝帝王陵前神兽按时间先后进行排队的话,当数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为开端。
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地处南京麒麟门外的麒麟铺,陵前的一对护陵麒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目前已经过修复,仍显示出气宇轩昂、睥睨一切的气概。








南北朝时期,陵墓前树立铜兽(狮子雕塑、麒麟雕塑等)、墓碑和石柱的风尚在南朝十分盛行。据考证,这一制度始于南朝的宋代,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制度。铜麒麟是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一种灵兽,为中国民间也仰中的“四灵”之首,其丰富饱满的艺术形象包含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南朝陵墓前的铜兽(狮子雕塑、麒麟雕塑)均为一对。按照制度,皇帝陵前的铜兽(麒麟雕塑、狮子雕塑),头大而颈部略细,有翼有脚爪,颌下有长须垂胸,陵前右侧的一座头上独角,左侧的一座头上双角;王侯墓前的铜兽(麒麟雕塑、铜雕狮子),头大而颈部短粗,有长舌垂胸,有翼有脚爪,但头上无角。



铜雕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麒麟照片集锦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龙头,***,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猪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也是权贵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