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设备为什么要加隔离变压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许多大中小企业纷纷防制和引进国外大型生产设备以满足生产和市场要求,但是电网杂波干扰却使得这些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因而决解杂波干扰理想的产品就是隔离变压器,首先通常我们用的交流电源电压一根线和大地相连,另一根线与大地之间有220V的电位差.人接触会产生触电.而隔离变压器的次级不与大地相连,它的任意两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位差.人接触任意一条线都不会发生触电,这样就比较安全.
其次,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跟输入端是完全"断路"隔离的,这样就有效的对变压器的输入端(电网供给的电源电压)起到了一个良好的过滤作用.从而给用电设备提供了纯净的电源电压.
另一用途是防干扰.可广泛用于地铁、高层建筑、机场、车站、码头、工矿企业及隧道的输配电等场所.
隔离变压器是指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在电气上彼此隔离的变压器,用以避免偶然同时触及带电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带电的金属部件)和大地所带来的***,它的原理与普通干式变压器相同,也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主要隔离一次电源回路,二次回路对地浮空,以保证用电安全.
变压器在什么场合使用
干变一般为Dyn11接法,它能承受较高的不平衡电流(零线的不平衡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75%),而油变一般为Yyn0接法,它承受的不平衡电流是额定电流的25%.干变可以免维护,主要是除尘.而油变每隔一年都要检测变压器油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要更换新变压器油,吸湿器变黄了也要更干变是环氧树脂作绝缘,防火.油变的绝缘油达到燃点会自燃.干变过载能力比油变好,因为它是敞开式,有风机降温,降温性能比油变好.变压器主要的限制因素需要考虑,包括发热,维护和安全. 变压器是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重视对他们的出色表现.
改造过程中的固有副产品是热量,具体而言,"I2R"(I =电流,R =电阻)加热,通过导线的电流运行时发生.热分解变压器组合物的材料和绝缘材料,从而减少效率和更短的使用寿命. 变压器的热量由所使用的油控制充油变压器,其传导的热量从热生成部分,同时保护其他内部变压器工作原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变压器中的高电压的应用,如高压传输中使用.
但适当的大小和位置,以及球迷在适当的时候,变压器,它通过通风降温,在狭小的机箱和室内的情况下,漏油可能会引起火灾或显著危害环境提供出色的,低热量的服务. 显然,如果没有这些威胁的系统提供了用于室内应用的增强安全性.变压器通常会包含一个设计具有更大的内部间隙,以便更好地散热.无防火,油滤污或有***体的通风是必需的,而变压器可靠近负荷,减少二次线路损耗.但变压器也减少了维护,无需更换变压器油,同时避免需要的污染物和组合物,检查适当的油的绝缘和冷却.
变压器短路故障原因
因变压器出口短路导致变压器内部故障和事故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它与结构设计、原材料的质量、工艺水平、运行工况等因数有关,但电磁线的选用是关键.从近几年解剖变压器,对其事故进行分析来看,与电磁线有关的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于变压器静态理论设计而选用的电磁线,与实际运行时作用在电磁线上的应力差异较大.
2、目前各厂家的计算程序中是建立在漏磁场的均匀分布、线匝直径相同、等相位的力等理想化的模型基础上而编制的,而事实上变压器的漏磁场并非均匀分布,在铁轭部分相对集中,该区域的电磁线所受到机械力也较大;换位导线在换位处由于爬坡会改变力的传递方向,而产生扭矩;由于垫块弹性模量的因数,轴向垫块不等距分布,会使交变漏磁场所产生的交变力共振,这也是为什么处在铁心轭部、换位处、有调压分接的对应部位的线饼首先变形的根本原因.
3、抗短路能力计算时没有考虑温度对电磁线的抗弯和抗拉强度的影响.按常温下设计的抗短路能力不能反映实际运行情况,根据试验结果,电磁线的温度对其屈服极限?0.2影响很大,随着电磁线的温度提高,其抗弯、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均下降,在250℃下抗弯抗拉强度要比在50℃时下降10%以上,延伸率则下降40%以上.而实际运行的变压器,在额定负荷下,绕组平均温度可达105℃,***热点温度可达118℃.一般变压器运行时均有重合闸过程,因此如果短路点一时无法消失的话,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0.8s)紧接着承受第二次短路冲击,但由于受短路电流冲击后,绕组温度急剧升高,据GBl094的规定,允许250℃,这时绕组的抗短路能力己大幅度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变压器重合闸后发生短路事故居多.
4、采用普通换位导线,抗机械强度较差,在承受短路机械力时易出现变形、散股、露铜现象.采用普通换位导线时,由于电流大,换位爬坡陡,该部位会产生较大的扭矩,同时处在绕组二端的线饼,由于幅向和轴向漏磁场的共同作用,也会产生较大的扭矩,致使扭曲变形.如杨高500kV变压器的A相公共绕组共有71个换位,由于采用了较厚的普通换位导线,其中有66个换位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另外吴泾1l号主变,也是由于采用普通换位导线,在铁心轭部部位的高压绕组二端线饼均有不同翻转露线的现象.
5、采用软导线,也是造成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早期对此认识不足,或绕线装备及工艺上的困难,制造厂均不愿使用半硬导线或设计时根本无这方面的要求,从发生故障的变压器来看均是软导线.
6、绕组绕制较松,换位或纠位爬坡处处理不当,过于单薄,造成电磁线悬空.从事故损坏位置来看,变形多见换位处,尤其是换位导线的换位处.
7、绕组线匝或导线之间未固化处理,抗短路能力差.早期经浸漆处理的绕组无一损坏.
8、绕组的预紧力控制不当造成普通换位导线的导线相互错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