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配重块的发展与历史
配重块是什么?
配重块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平衡的重物。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配重铁的代表产品。 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那时的配重铁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特种配重铁按造型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天然矿产砂石作为主要造型材料,如熔模配重铁、壳型配重铁、负压配重铁、泥型配重铁、实型配重铁、陶瓷型配重铁等。
配重块铸件加工的特殊要求
有些铸件因特殊要求,还要经铸件后处理,如热处理、整顿形状、防锈处理、粗加工等。 配重铁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船舶螺旋桨以及精致的艺术品等。有些难以切削的零件 ,如燃汽轮机的镍基合金零件不用配重铁方法无法成形。另外,配重铁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适应范围很宽,金属种类几乎不受限制;零件在具有一般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磨、耐腐蚀、吸震等综合性能,是其他金属成形方法如锻、轧、焊、冲等所做不到的。配重铁工作者在电子技术和测试手段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将对金属结晶凝固和型砂紧实等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研究提高铸件性能和内部质量的有效途径。
简单介绍各种类型的配重铁
20世纪以来配重铁业的重大进展中,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和化学硬化砂造型这两项新工艺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两项发明,冲破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给配重铁工艺开辟了新的领域,对提高铸件的竞争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配重铁一般按造型方法来分类,习惯上分为普通砂型配重铁和特种配重铁。普通砂型配重铁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化学硬化砂型三类。有时,为了达到更高要求,金属液在出炉后还要经炉外处理,如脱硫、真空脱气、炉外精炼、孕育或变质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