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
以厌氧反应器中原有的污泥为基础,该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较差,通过步骤对其进行培养,从而***污泥活性,经过15-20天的培养,可再次形成***稳定的厌氧颗粒污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大大缩短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时间和颗粒形成时间,同时大颗粒粒径分布明显增多,活性极大提高。能够有效缩短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时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满足企业对污水的处理需求,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实验证明,通过所制备的厌氧颗粒污泥主要以甲1烷八叠球菌类型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丝状菌与杆1菌,该厌氧颗粒污泥的直径以2— 3mm为主。与新生成的活性的厌氧污泥相比,能够有效缩短制备时间,降低生成成本,提高生成效率。同时,制备的厌氧颗粒污泥处理效果较好,在厌氧反应器中连续运行3个月后,COD去除率保持在 90%以上,系统稳定,无任何酸化等现象,产气量及组分均很稳定,运行正常。
利用混合污泥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
利用混合污泥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属于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由 于污泥浓度低而造成的反应器容积负荷低和去除率低等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均匀混合普通厌氧颗粒污泥 和好氧活性污泥,并装入上1流式厌氧反应器;配制模拟废水,并从所述反应器的底部泵入,废水流经所述混合污泥后从反应器上部流出,部分出水回流,将反应器的 水力上升流速控制在1~2m/h之间;保持反应器内的温度、pH值等条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得所述颗粒污泥。利用培养出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可使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去除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污泥颗粒化工艺类型及其研究进展
颗粒污 泥的研究是建立在厌 氧颗粒污泥研究的基础上。国外早期的研究主要在连续流的 BAS(biofilm airlift suspension)反应 器中进行 ,并且需要在培养过程 中添加污泥载体。1991年Shine等和 Mishim等开始利用连续流 AUSB(aer0一bic upflow sludge blanket)反应器对好 氧活性 污泥 自凝聚现象进行研究 ,但运行条件苛刻 ,须用纯氧曝气才能形成,且无脱氮除磷能力。1997年起,Morgen—rot等 利用间歇式 SBR反应器对颗粒污泥的自凝聚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Peng等 在 SBR反应器中,以醋1酸钠为碳源,在低溶解 氧 (DO 0.7~ 1.0 mg/L)情况下形成具有 良好生物学性能的颗粒污泥。Beun等 证实在 SBR反应器 中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和较大的水流剪切作用有助于形成颗粒污泥 ,沉淀 时间 的选 择是影 响好 氧颗 粒污 泥菌群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