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质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可压缩成型为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燃料,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密度比原始状态的生物质原料增加5倍~7倍,便于运输和贮存,可以取代***、煤等化石燃料用于集中供热、工业炉窑、家庭炊事、取暖及生物质发电等。他举例,如果将小型锅炉改造为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以改造10%计,每年将消耗7000万吨~8000万吨生物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0万吨~8000万吨。此外,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锅炉,烟气粉尘亲水性好,易清除,锅炉尾气排放中无硫成分,不经脱硫即可达到锅炉烟气环境排放要求,因此,以生物质燃料替代锅炉燃煤是一条减少锅炉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都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达到工业化应用规模。
木质颗粒燃料的发展概况
木质颗粒燃料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 能源短缺时期,当时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家具、造纸 等工厂的木材废料,产生的能源用于替代电能、薪炭 燃料、化石燃料等。期间发生的石油危机,还促使丹 麦开始研究木质能源发电技术,自1988年诞生了世 界上第1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以来,已有130家秸 秆发电厂遍及丹麦,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能 源消费量的24%以上。密度提高,能量密度大,燃烧持续时间大幅增加,可以直接在燃煤锅炉上应用。
生物质颗粒燃料既环保又能供暖
燃料在冬季是使用颇多的,有了燃料就能实现集中供暖,随着科技的发展,燃料也在发生变化, 不再是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是温暖的代名词。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使用既环保又能供暖。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原料来源,主要有四大类即是农业资源、家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以及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的蕞佳案例就是生物燃料的使用了,农业资源中占据主要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浪费了也是浪费了,如果稍加利用,就可以制作成有利的燃料。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废为宝已经不是空谈,可以将这些本是废品的材料加工成有用的燃料,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但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1],对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直接燃烧利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