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院去与不去,首先这是老人自己的选择,利弊你可以给ta分析,决定还是要心甘情愿。去了养老院不代表不管不顾,经常去探望,一旦有空就带老人到处去逛逛,也是赡养职责。每天上班不放心把2、3岁的小孩独自丢家里,就放心把70、80岁的老人独自丢家里?一个是不懂事容易发生意外,而另一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出现意外,本质其实是一样的。现实往往是无奈的,必须去上班或者不住一起、老人又不愿去养老院、又没有财力请个专门的陪护,请给老人配个手机,每天中午、下午、晚上打个电话,问下情况就好。有的人一个月都难得给父母打次电话,那就呵呵呵。更多的人在意的并不是老人过得好不好,在意的是一旦把老人送去了养老院,就算很好的那种,老人每天在里面有人陪护、有人一起***,但是其他亲人、朋友会议论纷纷,风言风语,在意的是人言可畏。中国很多时候悲哀的就是这些,活的不是自己,是在别人眼中的自己。蕞后想说的是,其实这个问题更多的凸显的是养老体制、养老观念的问题。目前来说,国内的大部分养老机构条件太差,不管是硬件设备还是服务态度,更多的时候不是人们不想让老人去养老院,更多的是无奈。而少数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数量太少,收费又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也是无奈。这个问题,或者要的答案并不是会与不会,而是希望真正到了那一天,老人们不管在养老院还是在哪,都能过得幸福。


养老院的服务如何改善
以前很多养老院存在欺凌老人问题,自己家亲人也碰到过,很多老人不愿去不敢去,但往往子女无暇或者不愿照顾,蕞后只能去,往往到了养老院,几个月之内就死了(除了自己手脚有力,还算硬朗,能照顾自己的)
护工欺凌老人花样多种多样,可以不喂饭或者硬塞下去,洗脚时用热水烫,平时护理时用指甲掐,打耳光,骂人欺凌。很多老人因为瘫痪,护工又不愿意经常给他们翻身透气,得了严重褥疮,皮肤腐烂,什么能看到骨头。曾经有人看到这样的情景,护工把两大支针管的流失,硬塞入老人食道里,然后就离开了,老人彻底瘫痪,什么都不能动,除了呼吸。看到老人如此痛苦,旁观者唏嘘不已。随便社会在发展,现在也很少存在有欺凌老人的现象。
首先可以改善养老院的硬件环境,护工和老人,住在脏乱差和吵闹的环境里,心情都不会好,护工心情一差,容易发泄在老人身上。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人也不容易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容易做出比较规范得体的行为。
其二,可以多找一些护工,如果每个护工每天都服侍很多老人,时间长了,难免因为劳累不耐烦而暴躁,可以多找一下护工,每个护工只负责几个老人,理论上做到精心护理但这样的条件,必须建立在社会发展比较发达,或者现阶段的较好的养老院中,
养老机构赢利能力过低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方面调研,目前 48.1%的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为基本持平,32.5%的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有赢利的仅占 19.4%。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提供了利润数据的养老院,平均全年利润不到 16 万元,11.9%的养老院亏损经营,年亏损多的达 130 万元。 目前,养老院整体上赢利能力都不高,尤其是民办养 老院的赢利情况蕞差。养老院赢利能力下降,部分养 老院尤其是部分民办养老院亏损运营,已经成为影响 和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养老机构赢利能力过低的原因是复杂的,造成这 么多养老机构负债经营、亏损运营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有待多方合力、多措并举。 因为篇幅的限制,我们在这里不能展开讨论。但是, 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是一项准公益性的、带有某种福利性的“事业”,不可能是一种***回报快、利润率高的产业;二是***出台了许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补贴 和优惠政策,既是为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尽快 补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民生短板,也是充分考虑 到养老机构赢利能力低、***回报周期长这一特点,因此落实***补贴和优惠政策上不应该打折扣,要扎扎实实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