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要点
蛇形弧部位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的设计要求。
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
施工要点
电缆进行蛇形敷设时, 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电缆固定。
波幅误差±10mm。
宜使用专用电缆敷设器具,并使用专用机具调整电缆的蛇形波幅,严禁用尖锐棱角铁器撬电缆。
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并采用非导磁材料。
电缆抱箍固定电缆时,橡胶垫要与电缆贴紧,露出抱箍两侧的橡胶垫基本相等,抱箍两侧螺栓应均匀受力,直至橡胶垫与抱箍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电缆抱箍或固定金具尽量和电缆垂直。
电缆和夹具间要加衬垫。沿桥梁敷设电缆固定时,应加弹性衬垫。
监理要点
对电缆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巡视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蛇形敷设后,巡视检查电缆无悬空或固定不稳。

1. 设计电压
电缆及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系统蕞高电压的要求。其定义如下: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及附件设计和电性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
U0——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导体和绝缘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
U——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各相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
压有效值,单位为kV。
雷电冲击电压
U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
操作冲击电压
U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
系统蕞高电压
U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上任何点蕞高相间电压的有效值。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
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点击放大)
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
2. 导体电阻
2.1导体直流电阻
单位长度电缆的导直流电阻用下式计算:
n在做电缆头时,剥去了屏蔽层,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场分布,将长生对绝缘极为不利的切向电场(沿导线轴向的电力线)。在剥去屏蔽层芯线的电力线向屏蔽层断口处集中。那么在屏蔽层断口处就是电缆***容易击穿的部位。
n
n电缆***容易击穿的屏蔽层断口处,我们采取分散这集中的电力线(电应力),用介电常数为20~30,体积电阻率为108 ~1012 Ω·CM材料制作的电应力控制管(简称应力管),套在屏蔽层断口处,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电力线),保证电缆能可靠运行。cn/mmbiz/LBib9j7MnpFfOffzKrjzjiccRH5icBzkwX0xW5erHcWhur4tVMLfRjKeYR7vG8zAGs0K7gWuiafHUwkv63ygiap2cNw/0。
电应力控制是中高压电缆附件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应力控制是
对电缆附件内部的电场分布和电场强度实行控。对于电缆终端而言,电
场畸变***为严重,影响终端运行可靠性的是电缆外屏蔽切断处,电
缆中间接头电场畸变的影响,除了电缆外屏蔽切断处,还有电缆末端绝
缘切断处。为了改善电缆绝缘屏蔽层切断处的电应力分布,一般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一)参数控制法:
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缓解电场应力集中 高介电常数材料:采用应力控制
层。其原理是采用合适的电气参数的材料复合在电缆末端屏蔽切断处的绝缘表面
上,以改变绝缘表面的电位分布,从而达到改善电场的目的。另一方法是增大屏
蔽末端绝缘表面电容(Cs),从而降低这部分的容抗,也能使电位降下来,容抗
减小会使表面电容电流增加,但不会导致发热,由于电容正比于材料的介电常
数,也就是说要想增大表面电容,可以在电缆屏蔽末端绝缘表面附加一层高介电
常数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