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可行性:大功率充电技术成熟度高,且耦合于当前方向。与无线充电尚未产业化不同,大功率充电技术日渐成熟,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已落地147kw和120kw充电站。此外大功率充电技术与现有的充电桩建设一脉相承,避免技术路径切换成本。配套标准:换电模式受制于电池规格不统一,充电桩标准已趋于统一。目前电动乘用车电池位置、接插口和尺寸均不相同,使换电模式难以大规模应用。

***能源局和***电网还另设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能源局的行业标准主要规定了交/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能、通信方式、安全防护、电磁兼容等检测方法与检测要求,是投入运营充电桩的过检标准。国网的企业标准是国网充电桩招标时的验收标准,其测试要求比行业标准更严,尤其在直流桩CAN通信兼容性上增加了物理层与链路层测试项目,保证国网充电桩CAN通讯的鲁棒性。


充电桩是为电动汽车提供交/直流电的充电装置。交流桩通过车载充电机充电,输出功率一般为7kw,单桩制造成本仅为800-1200元,但充电时长8-15小时;直流桩直接为电池充电,功率在60kw以上,满电状态仅需20-150分钟,但单桩制造成本约5万元,且会对电池造成损伤。公共桩保有量和充电量持续高增长,私人桩配建率稳定在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