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延续了数百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铜狮子形象进一步渗透到民间,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铜狮子的造型进一步世俗化,使旧的装饰格局和风貌逐渐定型,形成程式化。
这大大小小的民间铸铜狮造型,显示了狮族的旺盛。它们不仅为民族民间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也给当代的中国铜狮子雕塑艺术界带来心灵上的冲击。狮子从东汉开始成为中国陵墓雕刻兽类中的新成员的,是继承秦代和西汉写实和理想化的双重形象。可以预料,当代的中国铸铜狮子雕塑艺术,将在向民族民间本源深层开掘和向现代对外求索两支力量的汇合中,向更高的层次升华。





南朝的神兽,不管是麒麟(天禄)还是***(铜狮),都具有狮子的特征,这一特征是共同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对南朝陵墓神兽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这一时代铜狮子雕塑艺术的研究。
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目前留存下来的护墓铜兽均用铜雕琢而成,体积感很强,整体和局部的造型,均给人一种匀称感。我厂尤其擅长铜佛像铸造,我公司生产的铜佛像大多出口到外蒙,美国等***。铜兽形体方硬而多棱角,显得厚重坚实,铜麒麟和铜狮子的体形大致相似,挺胸曲腰,目镇口张,颈短而阔,长舌垂于胸际,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兽身纹饰极富装饰气味,艺人们在重视雕刻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但又表现得生动自然,显得壮美而有生气。
高颐墓位于四川省雅安县城东北川公里处的姚桥村外,高颐字贯方,东汉末曾举孝廉,授益州太守,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而石碑刻记墓建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墓前遗存铜狮一对。在我国古代铜狮子一般都是在有地位有权利的人家门口摆放,这跟狮子的动物习性有关,以威慑宣示所控制地盘的主权而不劳心劳力,这被认为象征了王者应该有的气度和实力。至今仍保存完好,铸铜狮形状似***狮身,并掺入了神瑞化的造型特征,头上无角,背生双翅,身高约1.1米,长约1.6米,呈昂首疾走状。铜狮曲背***,夸张了狮子粗壮有力的四肢,形成一种运动中的波浪状线条,显得气韵生动,矫健威武、动作协调。雕刻艺人们在狮身上刻工简练,粗犷有力,具有质朴古拙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