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油发电机:
在柴油机汽缸内,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与喷油嘴喷射出的高压雾化柴油 充分混合,在活塞上行的挤压下,体积缩小,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柴油的燃点。柴油被点燃,混合气体剧烈燃烧,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下行,称为‘作功’。

“截至5月底,6台出口到美国的1.5MW近海风机已经成功发电600多万度,未发生一起脱网事故。”近日,来自美国方面的这一反馈令井延伟感到欣慰。自去年6月8日从保定起运,作为我国首批出口到美国的近海风机,井延伟一直密切关注这一检验他们零电压穿越技术成果的真正实践。“目前美国业主对此高度评价,预计有望迎来后续订单。”
零电压穿越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国内风机并网提供技术支撑,还为国产风机设备出口打开一扇大门。
从国外风机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一般来说,综合风机制造、运输、吊装和基础等因素单机容量越大,风机单位千瓦的造价就越低。基于经济效益的优势,风机单机容量将朝更大功率方向发展。近年来,欧洲提出了2020年海上风电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目前,德国Repower的5兆瓦和6兆瓦,Enercon的4.5兆瓦和6兆瓦风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运行。“新技术的应用,使风机国际竞争力更强,意味着国产风机具备了同步国际的标准,相当于我们拿到了一张进入欧美***的准入证,为日后国产风机设备出口美洲、欧洲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井延伟表示。
“目前正在连云港进行中试的6MW海上风电机组,具备零电压穿越能力,在额定功率时每小时能发电6000度,如果中试成功,可以满足6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从而在大功率机组研制方面达到***水平。”
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远不止这些。“我们已经成功实现多型号电控系统、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和生产。”井延伟说,电控系统是风电机组的核心单元之一,包括控制系统、变流器及变桨系统等配套产品,是左右风力发电机组性能的关键单元。目前,国内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基本还是以国外进口为主。“掌握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和自产,意在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产业链,对中国风电行业的技术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风电的发展趋势是机组由小变大,并网容量由少变多,向单机大功率和海上电站建设方向发展,风电在很多地方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电源,这就要求风电设备不断提高核心技术水平。”王洪斌预测,未来3至5年,风机如果要作为主力电源,一定要满足更加严格的并网要求,他们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提高我国自主风机设计制造水平,探索国际化道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逐步参与国际风电标准的制定,逐步谋取在国际风电标准体系制定上的话语权,及早确立中国风电标准的国际地位,为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扫清技术标准壁垒,是中国实现风电产业升级、成为风电强国的必经之路。
客户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困扰的问题就是震耳欲聋的响声,这些响声除了发电机本身的声音外,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排气噪声:排气是一种高温、高速的脉动性气流噪声,是发动机噪声中大的。主要分为:周期性的排烟引起的低频脉动噪声、排烟管道内的气柱共振噪声、汽缸的亥姆霍兹共振噪声、高速气流通过气门间隙及曲折的管道时的噪声、涡流噪声以及排烟系统在管道内压力波激励下的再生噪声等。
2、 机械噪声:机械噪声是由发动机各运动部件在运转过程中受气体压力和运动惯性力的周期变化所引起的震动,其中***为严重的有: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的噪声、配气机构的噪声、传动齿轮的噪声、不平衡惯性力引起的机械震动及噪声。
3、燃烧噪声:燃烧噪声是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结构震动和噪声。在汽缸内燃烧噪声声压级是很高的,但是,发动机结构中大多数零件的钢性较高,其自振频率多处于中高频区域,由于对声波传播频率响应不匹配,在低频段很高的汽缸压力级峰值不能顺利地传出,而中高频段的汽缸压力级则相对易于传出。
4、冷却风扇和排风噪声:机组风扇噪声是由涡流噪声和旋转噪声组成的,涡流噪声是气流在旋转的叶片截面上分离时产生的,旋转噪声由风扇的叶片切割空气***生周期性扰动而引起。
5、进风噪声: 柴油发电机组在正常工作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新风供应,一方面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要给机组创造良好的散热条件。机组的进风系统包括进风通道和发动机本身的进气系统,机组的进风通道必须能够使新风顺畅的进入机房,同时机组的机械噪声、气流噪声也可以通过这个进风通道辐射到机房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