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泥处理设施的选址是方案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污泥处理资源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污泥处理资源化政策仍然不完善。一般而言,污泥宜就近处理,以节省运输费用和减少湿污泥运输对沿途造成的污染。由于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带来臭味、******气体及病原体等环境问题,所以选址会对方案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污水处理厂远离城区并有闲置土地,则堆肥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在生产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热干化显得较有优势,它不仅占地面积很小,而且可以满足严格的环保标准(其尾气经严格除尘除臭后才排放,厂房内的气体也进行除臭处理),即使在德国、瑞士等地也有污泥热干化厂建在市区或旅游区内的情形。
加大资金投入,尽快落实污泥无害化处理途径:加大对污泥无害化处置资金投入,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污泥处置工程项目建设。虽然在理论上所有的污染物质都有方法完全去除,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无害”,只能在保证人类、环境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物质的含量。建立健全污泥处置收费政策,积极探索污泥处置费用由财政直接***到污泥处置单位的机制,确保污泥处置费用有效落实。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予以财政补助,引导和鼓励各类***投向污泥处置行业,促进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化运作。结合当地实际,利用现有热电厂、砖瓦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设施,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渠道的多元化。
污泥处理处置的一般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一般遵循4项原则,分别是减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稳定化原则和资源化原则。从以上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来看,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和加强污染治理是一种尝试和摸索,原则上正确的。其中污泥处理的***终目标是要做到污泥的“资源化”,而“无害化”则是污泥处理过程中的***。通过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使污泥由废物变成可用物,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污泥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下面将就污泥处置中的4项原则进行进一步阐述。
1 减量化原则。在上个世纪中叶我国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污泥进行机械化堆肥和制砖,烧水泥等各类资源化工艺和技术,但受成本,污泥所含***等因素影响,多数资源化的企***不能持续运营。减量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污泥减量化技术使污泥在体积上减小,从而降低处理处置污泥的时间和费用。污泥减量化一般是采用焚烧和稳定的方法使得其质量减少,以及通过脱水和浓缩的方法对污泥体积进行缩减。实现减量化的技术一般包括臭氧法、超声波技术、氯化法等。
2 无害化原则。我们沿用的污泥***数据是几十年前检测的,但是,现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量在持续降低。无害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对污泥中的***物质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予以去除,可以采取强制分解、杀菌消毒的方式使处理后的污泥不会对环境产生冲击。防止污泥与其他物质接触之后,使得一部分污染物通过其他物质转移,保证了排放污泥的安全性,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 稳定化原则。污泥土地利用的起步是比较早的,近几年,污水厂对污泥处理的技术在不断成熟,污泥产量在近些年也在大幅度提高,污泥的农用比例也在逐步上升。稳定化原则的要求是,是根据生物厌氧或好氧的特点,采用消化工艺或者直接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分解,***终形成无害的稳定的产物。稳定的产物是指污泥中的各种成分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污泥中的细1菌和病原体以及臭味的去除。***终保证污泥在处置之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 资源化原则。资源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指,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对污泥中含有的钾磷氮等元素进行回收和处理,使之形成可以被利用的有用能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变害为利。因此,资源化是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