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2011、2015年国标修订,充电桩在插头、功率和通信等方面已实现兼容,大功率充电桩国标制定工作也即将启动。现阶段大功率充电技术仍然面临技术瓶颈和标准不统一问题。技术方面,大功率充电引起电网波动,由此对充电设备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乘用车电池***大倍率仅0.5C、1.5C,难以承受大功率充电;350kw充电桩仅模块散热就达17.5kw,散热和冷却技术要求高。


换电:换电站对电池集中存储和充电,并且为电动汽车更换电池,仅需3-5分钟即可补给300-500公里续航里程。无线充电:利用磁场传递能量对电池充电,无需高压电线连接,避免安全隐患,实现停车即充,未来有望实现边开边充。大功率充电:采用250k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机对电池充电,实现充电10-15分钟、续航300公里。三种技术路径各有优劣,不过从行业巨头动态、技术可行性和配套标准来看,大功率充电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首1个规模化电动汽车项目包含两个主要模块:1)有序控制:与传统交流桩7kw固定输出功率不同,有序充电桩输出功率在1.3-7kw区间内,按照“先来先充”原则制定有序充电计划,灵活控制充电功率。在小区用电负荷过大时,充电桩会降低输出功率,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在小区用电低谷时,充电桩会提高输出功率;充满电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停止。2)有序引导:车主可通过手机预约充电时间,谷时电价有效激励时间充裕车主在夜间用电低估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