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北斗的应用价值不断获得广泛认同。在国家颁布《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有关地区已相继出台了30余项促进北斗产业发展的政策,交通运输、民政以及北京、上海等15个部委和省市开展了北斗应用示范,已发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国家还成立了全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化技术,进一步强化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制定,有力保障在更大范围推进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国内外芯片企业相继发布了支持北斗系统的卫星导航芯片、模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高技术企业纷纷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积极开拓基于卫星导航的特色位置服务,使广大用户获得更优质的应用体验和更可靠的系统服务。
只有频繁参与深度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国际化。深度参加国际卫星导航组织活动,持续向全球开展卫星培训,积极融入国际标准,推进北斗国际化。目前,北斗系统已成为国际移动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方面是积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另一方面是积极推动北斗系统服务国际社会,比如以“东盟行”“亚太行”的方式帮助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进行卫星导航应用的方案设计,在当广普及北斗产品、建设地基增强系统。2012年底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智能驾考、救灾减灾、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诸多领域,已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GPS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GPS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接收机。高精度测量中,定位精度还会受到与地球整体运动有关的固体潮汐、负荷潮以及相对论效应等的影响。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时钟误差和卫星星历误差。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GPS信号经过大气层之后的大气延迟,电磁波经周围物体反射多次后的多径效应。大气延迟又可分为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接收机的时钟误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各部分电子器件的热噪声、信号量化误差、测定码相位与载波相位的算法误差以及接收机软件中的计算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