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雕的“企位”和视
由于浮雕的厚度限制了它的塑造和展示空间,尤其浅浮雕接近面造型,要想使形体感鲜明,就要依靠“线”来加强轮廓形象,浮雕通常是用“企位”来表现外轮廓线的。“企位”就是指浮雕形象的外轮廓以及前后层次的轮廓和背景之间垂直突起的立面。“企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浮雕的薄厚与外轮廓线的清晰度,同时,“企位”在浮雕里还是表现空间和距离的重要手段。由于浮雕对形体进行了压缩,而在被压缩了的浮雕上,为了表现一个形体与另一个形体的前后的重叠和遮挡关系,就要利用企位线来处理。因此也可以说,在浮雕中前后两个形体之间的企位线的高低不同,也就表示了两个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的不同,没有企位就没有了形体的厚度,更谈不上要表现的空间和距离了。因此,真正的浮雕和“圆雕的一半”的区别之处也就在于看它有没有企位的表现;一个是在有限的塑造空间里,虽然形体压缩了,但仍表现了物象应有的整体形象及视觉上的立体空间效果,靠的就是企位。而另一个,虽然把形体塑造得很厚,但却只表现了物象的一半,就是没有很好的运用企位。因此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企位才可以把物象那看不到的另一半的体积厚度感表现出来。这就是企位在浮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浮雕这种表现形式所独有的空间表现方法。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的产物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木雕当中的浮雕技法,就是在一块木头上凹凸起伏,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的产物,比起一般的雕刻工艺技法,它的雕刻难度更大,成品的美观度也更高。
虽然说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的产物,但是浮雕技法所雕刻出来的木雕工艺品的立体感又比绘画高出来很多。
用浮雕技法所雕刻出来的木雕工艺品是能够呈现出一个三维立体的、层次分明的、错落有致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