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剂性能
粉粒状配合剂分散于橡胶中的难易程度与其表面性质有关。按照其表面性质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亲水性,如碳酸盐、陶土、氧化锌、锌钡白、白炭黑、氧化镁及其他碱性无机物等;另一类是具有疏水性,如各种[[炭黑]]等。前者的表面性质与生胶不同,因而不易被润湿,后者表面性质与生胶相近,易被润湿。目前橡胶加工行业采用开炼机混炼和密炼机混炼两种方式,这两种都是间歇式混炼。
为了提高配合剂的分散程度,有效的办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大多为有机化合物,其中含有-OH、-NH2 、-COOH、-NO2、-NO、-SH等极性基团,另外他们分子结构中还含有非极性长链或ben环式烃基,具有疏水性。因而表面活性剂充当配合剂和橡胶之间的媒介的角色,提高了混炼效果,同时它还能稳定已分散的配合剂粒子在橡胶中的分散状态,从而提高混炼胶的稳定性。各种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橡胶的包辊***佳2区温度也不同。
折叠低温混炼工艺要点
采用低温一次法炼胶工艺区别于传统多段混炼工艺(采用高温氧化裂解,机械剪切为辅,实现橡胶分子链的断裂)***大的特点是在开炼机上加投硫huang磺,强化了胶料的机械剪切力,弱化了高温氧化裂解的作用,在有效时间内,对胶料的剪切越大,胶料分子链的打断以及配合剂的分散就越好,因此如何提高开炼机对胶料的剪切是***关键因素。其加料顺序为生胶-小料-补强剂-填充剂-油类软化剂-排料-冷却-加硫磺及超促进剂。
胶料的剪切力与切变速率成正比,切变速率与开炼机的速比成正比(机台辊速比主1:1.07、从1:1.143,压片机辊速比1:1.09,出片1:1.143),与开炼机的速度成正比,与开炼机的辊间距成反比。低温工艺影响关键因素--辊温、辊距、辊速低温混炼***重要的影响因子就是开炼辊的辊温了,因为要实现所谓的低温混炼(也就是胶料本向在开炼辊上始终维持着70到90度之间的低温下进行混炼,就必须保持开炼辊辊体温度在20-40度之间,***高辊温不能超过60度,否则极易发生焦烧和影响硫磺母胶的均匀分散。配合剂团块随胶料一起在动刀与定刀相对回转中受到剪切而破碎,被拉伸变形的橡胶包围,进行搅拌混合使配合剂在胶料中混合均匀。
密炼机混炼工艺条件
1)装胶容量:一般用密炼机总容积乘上填充系数。(填充系数在0.48—0.75之澡,一般取0.62)
2)上顶栓压力:控制在6公斤/厘米2以上,注意加入粉fen剂后不能马上加压,避免粉fen剂飞扬,结团和电机负荷突然增大的现象。
3)转子转速与混炼时间:转子转速可使混炼时间缩短,生产能力提高。混炼时间长,能改善配合剂的分散,但容易造成过炼。
4)混炼温度:合宜的温度范围为1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