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考古界认为,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i上***古老的玉文化。玉器如接触太多的汗液,配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然而,如今“在辽宁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有一个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岩老玉沟的玉料所打制成的砍斫器,距今12000年以上,这说明中国的玉器***早和石器一样是从打制到磨制到琢磨逐渐形成而来,这个玉器的出现只能说明在1万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就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玉的特性、美丽的颜色和坚韧的品质,被先人们从以石为主的材质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材质做出特定的器具。
中国当代玉雕工艺,从大的流派来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涵盖辽宁、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则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并分为几个支派,包括以上海穆宇静为代表的“上海工”,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州工”,以扬州为代表的“扬州工”,此外还有“广东工”和“福建工”。上海玉雕以白玉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制作。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以诸葛亮躬耕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为背景的“卧龙出山”以及“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i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上海琢艺轩的玉雕制作的范围非常广,以新疆和田玉为主。
曾广泛开发利用的青海青玉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青海青玉具有质地均一、颜色均匀、细腻度好的特点,特别适宜做大型玉雕器皿。客观上看,这样一批青玉的出现为当代玉器制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原料,增加了创作新的具有当代工艺美术特点玉雕作品的机会。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师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构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后才进行仔细的雕琢。但由于刚被发现不被认识,青海青玉价格低廉,因此存在着浪费性使用,短短几年便开发殆尽。随着原材料减少,青海青玉的珍稀度日益显现出来,由早的几块钱一公斤到现在的数千元一公斤。但可惜的是,因为对青玉认识的偏差、价值被低估而造成的材料损失已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