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膜感应(TEI)磁头在1990年至1995年间,硬盘采用TFI读/写技术。TFI磁头实际上是绕线的磁芯。盘片在绕线的磁芯下通过时会在磁头上产生感应电压。TFI读磁头之所以会达到它的能力极限,是因为在提高磁灵敏度的同时,它的写能力却减弱了。硬盘译解由于磁场极性变化而引起的薄条电阻变化,提高了读灵敏度。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GMR磁头继承了TFI磁头和AMR磁头中采用的读/写技术。但它的读磁头对于磁盘上的磁性变化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GMR磁头是由4层导电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构成的:一个传感层、一个非导电中介层、一个磁性的栓层和一个交换层。GMR传感器的灵敏度比AMR磁头大3倍,所以能够提高盘片的密度和性能。
在工作过程中,磁头与磁带处于相对移动状态。在录音机等音频设备中,磁头静止而磁带移动。在录像机等视频设备中,磁头安装在高速旋转的磁鼓上,以提高磁头与磁带的相对移动速度,满足高频信号记录的要求。同时也是技术核心的关键部位,没有磁头的日益发展,也就不会有如今的超级大容量的盘。
读写磁头有什么用
是硬盘读取数据的关键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存储在硬盘盘片上的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向外传输,而它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写盘片上的数据,磁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盘片的存储密度。目前比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磁头。
总的来说,当今硬盘使用的新技术包括硬盘磁头技术、盘片技术、接口技术、数据保护技术、震动保护系统和各类检测技术等。在这些新技术中,不乏有一些技术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更新推出的新版技术,例如Data Lifeguard(Enhanced)、ShockBlock(Enhanced),SeaShield(Enhanced)等。当然,也有一些新技术是完全新创的。例如IBM公司推出的AFC盘片技术和刚刚走近我们的Serial ATA(串行ATA)接口技术。
如今盘密度大,磁头悬浮低,划伤的概率成倍增长。各种同心圆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要解决他,没有点真功夫,除了费配件盘还是费配件盘,想做点有价值的数据出来得花巨大的成本。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前提下,必须要有好的方法。磁带在录音前必须先经过抹音(俗称洗带、消磁),以免磁带在播放时有上一次的声音信号,造成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