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的是,1994年左右大部分国产名品牌被两乐收购或者控制,很快一蹶不振,后称“水淹七军”。一直到1998年,国产碳酸饮料又先后诞生了两颗耀眼新星——汾煌食品的汾煌可乐以及娃哈哈的非常可乐。资料显示,汾煌可乐曾以8%的市场份额跻身国内可乐四强,紧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之后。
2000年之后,国产字号品牌陆续开始谋求“复出”。2003年,八王寺回归;2004年4月,崂山可乐***生产;2011年,北冰洋汽水***生产;2014年8月,山海关汽水重新进入市场销售;2016年1月,天府可乐也宣布“重出江湖”。
2015年5月24日,包装饮用水新国标开始实施,规定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包装饮用水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矿物质水、蒸馏水、冰川水、富氧水、负离子水等概念水自此成为历史,不少企业因此更换了品牌名称和包装。
尼尔森新研究显示,2017年包装水品类实现销售额17%、销售量15%的双增长,其中5元/升以上的高价水销售额增幅达到20%。近几年来,高价水新品层出不穷,农夫山泉玻璃瓶天然矿泉水、百岁山Blairquhan本来旺、可口可乐Valser、达能AORAKI极境之兰等等都在对这个爆发点虎视眈眈。
在含乳饮料的发展历程中,乳酸菌饮料戏份颇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乐百氏、娃哈哈、太子奶都在这一时段推出乳酸菌饮料产品,成功打开品类市场,随后伊利、蒙牛、君乐宝、均瑶、味全等企业纷纷入局,国际品牌养乐多也在2002年跟进中国内地市场,目前日销量达到582.5万瓶。有资料显示,到2015年时国内乳酸菌饮料市场已经突破百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