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截肢者要穿戴假肢前的注意事项:
做到:
1. 每天晚上清洁残肢。2. 所有的时间残肢都应包裹弹性绷带。
3. 经常重新包裹残肢。4. 经常清洗弹性绷带。5. 尽可能多的行走。6. 经常锻炼保持残肢强壮有力。
7. 在适当的体位下保持残肢的活动性。8. 在行走、坐位及躺下时均应保持伸直膝关节。
禁忌:
1. 浸泡残肢。2. 剃刮残肢。3. 在残肢上应用洗涤剂。4. 长时间的坐姿。
5. 坐位时残肢搭在健侧腿上。6. 坐位时将残肢搭在椅子扶手上。
7. 将残肢放在扶手或助行期休息。
假肢结构分类,上肢主要按照动力结构方式分类,下肢主要按照膝关节结构分类。
上肢假肢,按照结构可分为:被动型假肢(美容手):被动假肢在佩戴时是静止的状态,没有可以自主移动的部件,但可在佩戴前调节其配置(张开的幅度等)。其主要功能是社交、美化,某些特定形状的被动假肢也可满足某些工作场合的特殊需要。身体动力型假肢(索控式假肢):利用牵引装置,通过肩部的不同运动,实现开手,屈肘,锁肘等动作肌肉电信号型假肢:通过探测断肢部位的生物电信号,经放大传输至微型电脑发出活动指令,进而控制微型电机等驱动系统带动指骨关节张合。
下肢假肢,按照结构可分为:铰链式假肢:以铰链结构稳固膝关节,依靠大腿上部勒紧固定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以髌韧带为主要承重部位,分为环带式(PTB)、楔子式(KBM)和包膝式(PTES),分别适用于不同部位的截肢患者骨骼机械传动假肢:通过由轴承、齿轮、连杆等复杂机械结构组合而成的外骨骼式假肢,用以还原人类下肢的步态液压、气压传动假肢:在原有的机械关节基础上,增添气压或者液压助力,用于更好地控制关节的屈曲与伸展,使步态更加柔和自然。
下肢假肢接受腔有哪几种类型
传统的下肢假是采用了带锥形插入接受腔的外壳结构,需要用皮带悬吊。根据验收室使用的材料,传统的下肢假肢主要由铝制下肢假肢和皮下肢假肢组成。虽然这种假肢成本较低,但其装配工艺相对陈旧,收容室的适应不合理,而且体积庞大,因此已基本消除,只适用于少数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壳式组件下肢假肢,组件下肢假肢是后俩发展起来的,初期主要为壳式假体,膝关节呈块状结构。假体采用树脂复合材料真空成型的接收腔,全接触,承重关键部位膝盖、脚踝、脚及其连接件采用标准件,易于装配、调整和修复。接收腔的口形是根据生理解剖要求制成的,承载力合理;接收腔下端装有排气阀,接受腔与接收腔之间的负压悬挂假体。
骨骼模块化下肢假肢,是现代模块化假体一般采用骨骼结构,即标准模块化关节、连接件和支撑件均为内骨骼,加上装饰性的软泡和针织袜,使外观更加逼真。随着膝关节等部件向多功能、高强度、轻量化方向的不断改进,假体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上述所讲是关于下小腿假肢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以及可以被分为哪几种类型。当患者进行安装时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来选择合适假肢产品进行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