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验算立杆的稳定性时应注意,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公式:lo=h+2a计算,其中h为立杆的步距,a为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1.凡工业与民用的建筑物所搭设的脚手架,均执行综合脚手架定额。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h≤1500.3.梁侧模板系统的计算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大侧压力取以下两式中的较小值:F1=0.22鉩t012V1/2F2=鉩H式中鉩—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0=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在110~150时,取1.15;
V—混凝土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按新浇混凝土作用在模板上的大侧压力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组合值对梁侧板及侧枋进行强度、刚度验算,并计算所需对拉螺栓的直径及间距。
4.利用Excel程序进行计算从上面的计算可知,要想设计出安全、经济、可行的模板支撑,其计算过程是比较繁琐的,需要经过多次“试算”,即反复计算。由于“试算”都是将不同的数据套用同样的公式,因此,若利用Excel程序进行计算,则可以通过程序自带的公式计算功能,解决上述问题,比手算更快更好,且各次计算结果一目了然,方便比较设计。在验算立杆的稳定性时应注意,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公式:lo=h+2a计算,其中h为立杆的步距,a为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工作表格不仅可存放数字、文字,也可存放公式及计算结果等。当单元格中的数值发生变化时,Excel程序将自动修改这些公式的计算结果。当输入某个工程的设计计算书模式后,可在别的工程中使用,只需输入新工程的有关数据即可得到新的结果。该计算方法经过若干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重庆脚手架搭设方法
本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根据工程实用需要搭设双排脚手架,沿东、西两面外墙形成脚手架体系,脚手架外形随建筑物外形变化而变化。操作层满铺脚手板。脚手架排距1.50m,脚手架里侧立杆距外墙外侧围护结构墙0.40m。
1. 立杆搭设
立杆间距约1.50m,因建筑物外形和用途需要,立杆间距可稍作调整,立杆排距1.50m。里排立杆与墙面之间净距0.40m,外排立杆与墙面净距1.90m,架体下段用双立杆,上段用单立杆。
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2~3m,必须使用一字扣件连接,不得用十字扣件接在大横杆上或用转轴扣件搭接,立杆必须垂直,允许偏差1/200立杆高度。里、外排两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
脚手架搭设到建筑物顶层时,里排立杆要低于建筑物檐口40~50cm,外排立杆高出建筑物檐口1~1.5m,搭设两道身栏,并挂密目安全网。
施工方案
1、重庆移动脚手架根据工程实际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有针对性,能有效地指导施工,明确安全技术措施。
2、搭设高度在25M以下的外架应有搭拆方案,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详图、现场杆件立面和平面布置图。
3、搭设高度超过25M且不足50M的外架,应采取双钢管立杆或缩小间距等加强措施,除应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详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外,还应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
4、搭设高度超过50M的外架,应有设计计算书及卸荷方法详图,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详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并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
5、外架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计算书及卸荷方法等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签字盖章。
重庆移动脚手架立杆基础
1、毛竹脚手架立杆需深埋地下30cm以上并支在垫木(块)上,基础夯实后落地顶撑支设在木板或水泥垫块上,并设纵横相连扫地杆。立杆基础埋深上部分采用砼浇筑的可不设扫地杆。
2、钢管脚手架基础平整夯实,砼硬化,落地立杆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砼地坪、砼预制块上,设纵横相连扫地杆。
3、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不小于20×20cm的排水沟,并在外侧设80cm宽以上砼路面。
4、外脚手架不宜支在屋面、雨棚、阳台等处,确因工程需要搭设的脚手架,要分别对外架和屋面、雨棚、阳台等部位的结构稳定性进行 计算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其设计计算书和安全措施须经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