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基础油料该类油或作为特种润滑油品原料,或作为非正规产品,或作为某局部时期、范围下的油品原料而有一定市场,但一般无固定作润滑油基础油的规格标准,如轻脱油、重脱油、抽出油、航空煤油、直馏柴油、直馏润滑油组分料、各种用作再调合的成品油·--大部分为HI"液压池和机械油等。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机油因其基础油之不同可简分为矿物油及合成油两种(植物油因产量稀少故不计)。合成油中又分为:全和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机油是高等级的。
全合成油的定义: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全合成油,其实并非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它们大多数属于高度精炼的第三类矿物油(GroupIII),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分两种,第1种是Polyalphaolefins(PAO),是中提炼出来的乙烯、经聚合、催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炼制成的大分子基础液,另一种便是以酒精和脂肪酸为基础材料,经化学缩聚反应而合成的酯类油。
在2000年之前,只有以100%PAO或酯类为基础油的润滑油,才会在包装上印上“FullSynthetic”(全合成)这二个英文字。在1999年,美国消费者***机构,Better BusinessBureau,裁定美孚对嘉实多不应在以第三类基础油制成的产品上印上“Full Synthetic”字句的指控不成立,原因是“FullSynthetic”在包装上是市场推广用字,而并非科学用字。自此以后,很多润滑油制造商纷纷称他们以第三类基础油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这也是目前中国市场“假”全合成泛滥的原因。
润滑油基础油分为植物油、矿物油和合成油,其中矿物基础油用量高达95%以上,特定场合使用的润滑油会使用植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进行调和。多年来,对润滑剂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促使配方工程师从一类基础油转向二类、三类、GTL基础油甚至更不错别的四类油,如新的茂金属聚α-烯烃PAOs。但是这些基础油极性都很低,与添加剂的溶解性较差,因此许多配方工程师是通过使用酯类油这类五类基础油来改善这一性能。实际上,萘ANs也是另外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第1累基础油预计将保留在工业应用中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高粘度范围内,没有经济替代品可用于第1组。因此,一类基础油仍然占润滑油使用的基础库存需求的近一半,特别是低级汽车润滑油和工业领域的用途。而二类基础油则是快速追赶的主流替代品,占到了2016年润滑油基础油库存需求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