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养老院分为很多种,收费模式也有很多种。
比如有的是单纯养老,不含活动、护理。有的是医养结合,有的是旅居式。有的在郊区,有的在市内,有的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不靠谱的养老方式。
收费的话,有的是购买产权,有的是购买使用权,有的是会员制要购买会员卡。有的是所有服务打包价,有的是住宿、餐饮、服务分开计价。
比如身体还可以的人,一般愿意去郊外,费用也会便宜些,价格也会低廉一些,生活也比较舒适,就是就医和子女探望不方便。
年龄大一些,身体不佳的人就要来市内养老,就医方便,子女探望也方便。周围环境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回到您的问题,如果想要收费低的养老,也有,但是那几乎等于等死。很可能会缩短寿命。可以说吃不好住不好玩不好心理还很难受。
建议好好善待自己,多花一些钱在养老上。几个建议:
一、比如是在将要老的时候把家里进行适老化装修,增加扶手,增加报警装置;
二、雇佣钟点工,或者雇佣保姆。在家养老肯定比去机构要好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而已。
三、当在家养老的成本为A,住机构的成本为1.5A的时候,应该去机构,把家里保姆辞了,房子租出去。
四、去机构之前建议试住一两周。要记住,机构不是自己家,不存在全部满意的地方,总会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饭菜的温度不够烫啊,或者阅览室里没有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啊之类的。一般情况下,机构的服务不至于太差,而且通常不会像保姆一样可能手脚不干净或者欺凌老人。
五、养老的价格肯定会持续上涨,老龄化的速度要快于床位增长的速度,可以考虑通过***等手段提前***养老。
六、养老行业种类多,花样多,叫法不统一,有机会应该和业内人士多聊聊。找到蕞适合自己的养老之路。
养老院去与不去,首先这是老人自己的选择,利弊你可以给ta分析,决定还是要心甘情愿。去了养老院不代表不管不顾,经常去探望,一旦有空就带老人到处去逛逛,也是赡养职责。每天上班不放心把2、3岁的小孩独自丢家里,就放心把70、80岁的老人独自丢家里?一个是不懂事容易发生意外,而另一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出现意外,本质其实是一样的。现实往往是无奈的,必须去上班或者不住一起、老人又不愿去养老院、又没有财力请个专门的陪护,请给老人配个手机,每天中午、下午、晚上打个电话,问下情况就好。有的人一个月都难得给父母打次电话,那就呵呵呵。更多的人在意的并不是老人过得好不好,在意的是一旦把老人送去了养老院,就算很好的那种,老人每天在里面有人陪护、有人一起***,但是其他亲人、朋友会议论纷纷,风言风语,在意的是人言可畏。中国很多时候悲哀的就是这些,活的不是自己,是在别人眼中的自己。蕞后想说的是,其实这个问题更多的凸显的是养老体制、养老观念的问题。目前来说,国内的大部分养老机构条件太差,不管是硬件设备还是服务态度,更多的时候不是人们不想让老人去养老院,更多的是无奈。而少数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数量太少,收费又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也是无奈。这个问题,或者要的答案并不是会与不会,而是希望真正到了那一天,老人们不管在养老院还是在哪,都能过得幸福。


老人入住养老院需要办理的手续
老人入住前,应按养老机构要求提供其蕞近两个月内由二级甲等以上医护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体检报告内容应包括胸透、肝功能、骨密度、血糖、血常规等,以及养老机构认为应该提供体检报告对于老年人能力评估至关重要,它是快速判断住养老人基本身体状况,判定护理需求的重要依据。因此,老年人如有住养需要,首先要准备好符合养老机构具体要求的体检报告。
通过观察询问,初步判定能力等级
在试住期就能接受较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养老机构首先会对新入住老人进行初评,了解其基本行为能力和精神认知状况,如考察他们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述力、***等。
通过知识问答、对话交流、询问家属的方式进行,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会通过直接观察、间接询问、借助***等方法,对老人进行基本评估。某些养老机构对新入住老人需到评估室接受包括用餐进食、洗澡梳妆、穿衣穿裤、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厕所等在内的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精神状况的初评,从而为确定护理等级和入住区域等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依据评估体系,得出系统评估报告
通过初评的老人,便会进入养老机构开始试住生活,并在试住期间完成系统评估。养老机构在整合各种参考量表基础之上,会构建起一个评估体系,对新入住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和适应能力、营养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