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症状、习惯、行为超过二年以上,家长用本能来处理,并形成固化,孩子不肯来接受***咨询的帮助。第2类孩子相对好做一点,如果1、2混合,那才叫一个难做。仅仅区别就难得很。因为,你必须区分,什么反应是心理功能损伤导致的,什么反应是外归因的思维模式导致。区别出来之后,才能去确定,是可以用心理技术训练纠偏,还是情感植入、理解接纳,陪伴着等待心理功能***。

相反,症状、痛苦、心理问题只是短暂出现的,严重程度有限,来访者本身人格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完整,那么改变就容易得多。但是,咨询的目标未必是完全解决某个问题,也可能是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学习或工作压力感、状态很差、伴侣关系冲突、亲子关系问题、人际相处问题、关系或职业选择问题...一般来说,症状、痛苦、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越长,严重程度越高,社会支持系统越不完善,那么改善的难度越大,需时更长。
让孩子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
帮助孩子认识,成长就是要经历挫折的,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工作,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爸爸妈妈也一样,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也会有非常严重的挫败感,经历失败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让孩子回忆他们小时候也是摔倒无数次才学会走路和奔跑的,父母和孩子可以经常一起分享成长经历,一些糗事和趣事,每个孩子都爱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