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农业的经营者都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方式,这导致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析性。即使大型合作社或农场,还是“自发”模式***发展。
因此,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导致中国农业经营成本上升,整体效率不高。尤其智慧农业的推广和应用之后,依然提高不了整体效率,反而导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人才缺乏
智慧农业是一个技术型行业,操盘者需要懂互联网、懂技术,否则寸步难行。
从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本户生产经营人员及雇佣人员)1289万人,其中女性609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272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751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266万人。

比如,极飞科技与阿里打造未来农场;科百科技组建莱芜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森禾智慧农业打造玉米产业模式。
我们发现,这些智慧农业公司正在从技术延伸至整个产业,成为整个农业产业的变革者和参与者。
3、格局
其实,智慧农业市场空间非常大,容得下所有业态的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毕竟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一个公司都有机会在某一个领域做大。
智慧农业的未来格局:不是竞争,而是融合,想一家独大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尽管,中国智慧农业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武汉欣农科技深信,未来20年,将是中国智慧农业大爆发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个条件,必须要解决当下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
因此,针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管理,再用“科技手段”和“精耕细作管理”逐步实现农业科技化。和***或者合作社合作,是因为这类群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又和中小农户关系密切,只要教会了他们,就教会了一整片区域的农户。对农田统一管理又为智慧农业设施建设打下基础,以便于大规模地实现农业科技化。公司农技人员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从基肥到追肥的时期及用量、肥配合等,为农民提供全程套餐式指导。
但,未来还得靠创新和商业模式的重构。
-04-
反思:创新、商业模式、格局都不能少
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智慧农业的本上依然存在创新、商业模式、根据等问题。价值、未来才是智慧农业必须思考的***,但现状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