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健康与家长息息相关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
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散光的特点是什么?散光同近视一样,都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一般近视的朋友,眼睛也会有程度不同的散光。散光究竟是什么?眼睛出现散光的话,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相信这都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出现散光,会有如下表现:
1、时常眯眼:
高度散光的患者为了看清远处目标,常常喜欢眯眼、皱眉头,或者自我牵拉眼皮,以达到***镜片和裂隙镜片作用,用来提高视力。通过***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
2、不正常的头位和眼位:
双眼都有散光者,如果度数或者轴向不对称,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shi、歪头、斜颈等,散光矫正后可以***。
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通俗的说法就是:角mo表面不圆。正常人眼角mo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因为青少年近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18至20周岁之前,由于眼部发育还未完成,并且近距离用眼较多,便会导致度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不断的增涨,所以说就产生了所谓“度数越戴越大”的假像,即便不配眼镜,度数也是越来越大的,并且有可能比戴眼镜增加的更快。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wang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建议大多数儿童在入园的时候,也就是3岁左右,能到***做两个检查:一个是散瞳验光,另一个是通过仪器测一下眼轴。近视与***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wang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xing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mo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wang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