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为什么一定要学国象?来自映美杯中国国际象棋***联赛00:0006:26
文字:阿拉丁
下棋如同人生,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放弃自己,就是在承认自己毫无力量。
可是,怎会毫无力量呢?下棋就是要让你明白人生的力量在哪里。
孩子有时候会问我:爸爸,我为什么要学习国际象棋呢?
其实,学习国象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比赛本身,比赛的结果只不过,是用来检验你棋力的好坏,无足轻重。
我更想让你懂得的是,下棋的力量。
国际象棋就像人生。
我们有的时候能选择做白方还是黑方,如果你选择白方,那么你就握有生命的主动权,黑方就是你生命中的各种挑战。
如果你刚好有点被动,没得选择,不小心做了黑方也没有关系。
一开始我们就拥有所有的棋子。
随着你的成长,你人生的棋盘也在发生着变化,你也面临着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不断移动自己的棋子、走出自己的阵地才能与那些困难做斗争。
也因为只有越移动,才越会有能战胜困难的可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
决定我们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子力的优势,刚开始学棋的你,对吃掉的棋子算分,是你***乐此不疲的事情,可是,很多棋局告诉我们,子力占优,仅仅只是暂时的状态而已,你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决定我们胜负的关键也不在于位置的优势,刚开始学棋的你,会被你的老师教导,要抢占中心,这样做并没有错,但凡事都是相对的,有时候位置占优,却败给了先手还是后手。
看一盘棋,白方黑方谁胜谁负,除了观察全局以外,***重要的就是:要看谁是先手,极有可能,先手的一方子力、位置统统处于劣势,但奈何其先发制人,招招致命,战胜了后手。
所以,孩子,学棋是想告诉你坚持的力量,不管你是白方还是黑方,只要你牢牢把握住你当下先手的优势,轮到你下棋时,谨慎认真,多观察多思考,不要轻言放弃,哪怕一切都不占优势,只要你肯想,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会绝处逢生,扫清那些你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
如果你***终还是因为实力不济,没能赢,也没关系,至少我们坚持到***后,不被彻底将死,***认输,因为不到***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所以,孩子,学棋是为了让你明白心态的力量,积极主动迎难而上,比消极被动恐惧退缩要强上千万倍,不要太过于计较一时的吃子、暂时的优势、而要放眼大局,即使棋艺不尽如人意,也要把姿态做到***棒。
因为我相信你,一定会具备一种人生必须的力量,那就是:不气馁,如果一败涂地也没关系,屡败屡战,你会马上从头开始。
孩子,马上又有比赛了,爸爸给你报名,真的只是想磨砺你的意志,对你的成绩不做任何要求,只要你认真对待比赛,跟我们分享你的感受,就足矣。
希望在比赛结束后,依旧看到你那欢呼雀跃的脸庞,从未因胜负而改变的积极心态,那就真的是棒极了!
我想,以上就是学棋所能获取的人生力量吧...
输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国际象棋对于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独有的教育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且已运用在***园、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
曾经有许多家长纷纷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性格问题;动不动爱哭,怕输爱逃避,耍性子发脾气……
当然在现代家庭中,孩子们被视为掌上明珠,家长都千依百顺,造成孩子依赖性强、情感脆弱,害怕遇到失败与挫折。针对孩子如何在情感进行煅烧,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心态,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事情。
现在的家长在挫折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总是想方设法将孩子引向成功。但对于如何让孩子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奋起,家长既缺乏思想认识,也没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国际象棋在这方面的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对局双方总会有胜有负,胜利的一方得到成功的喜悦,而失败的一方就要接受失败的现实。孩子如果面对着苦心经营的一盘棋,***后以失败而告终,他在感情上是痛苦的,因为他***初是以获取胜利而开始的,***后面对惨痛的失败,已经背离预期的目的。这在情感上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孩子必须得自己一个人承受。往往在比赛中输棋的孩子会很伤心,甚至会哇哇大哭,这是一种不能承受失败的表现。但是在哭过以后,老师会帮助孩子复盘,寻找失败的原因,老师和家长也会对孩子进行鼓励,而孩子自身也会进行反思。根据了解,这种反思往往进行得十分深刻,意旨在找到失败的原因。
下国际象棋是孩子自身的爱好,他还会继续下棋,还会不断参加各种比赛。还会不断的面对胜利和失败。也就是这个重复不断的过程,喜悦和沮丧的情绪轮流交替,使孩子做到“胜亦可喜,败亦欣然”,在情感方面逐渐成熟起来,学会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孩子们知道了做一件事总会有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而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这次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以后的永远成功,暂时的失败也不能判定以后的永远失败。
这种情感上的韧性和毅力的培养,让孩子培养出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这就是国际象棋挫折教育所起的作用。
所以下棋输棋未必就是真的失败,反而有利多于弊,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得以有进步才有收获。
我们都是在失败中成长的,家长过于在乎成绩反而影响孩子的战绩,以平常心,重在参与,享受过程,才能让孩子更进一步。
在四岁,学国象,叫智慧启迪!
在小学,学国象,叫琴棋书画!
在升学,学国象,叫棋艺特长!
在社会,学国象,叫以棋会友!
在单位,学国象,叫运筹帷幄!
一生中,学国象,叫棋如人生!
时间会证明,
你正在和同龄人拉开距离!
因为你的选择与坚持,
注定让你与众不同!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的***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国际象棋告诉你为什么?
我们常常看到国际象棋大师接受“车轮***”,他们在每张棋桌前只停留两三秒钟便下出棋子。早在1909年,来自古巴的卡帕布兰卡就引起人们的震惊:他在***中下了168盘棋之后,才输了一盘。
卡帕布兰卡(中)接受“车轮***”
那么,这些大师们都是怎样获得这些常人所没有的技能呢?如今,心理学家找到了答案。初学者即使花30秒时间,一般也只能记住几个细节,而大师们只要看上几秒钟,就能把整个棋局记得非常清楚,大师们在做判断时,通常依靠的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自己所积累的特有的知识结构。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特定的记忆能力肯定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相对于初学者来说,国际象棋大师的优势通常就在思考的***初几秒。在其他领域,人们也能发现这种能力。例如桥牌手能记住许多比赛中的牌,音乐家则能够记住很长的音节。
通过让参加试验的人记住一盘棋,心理学家发现,初学者即使花30秒时间,一般也只能记住几个细节,而大师们只要看上几秒钟,就能把整个棋局记得非常清楚。这种差别体现了在某种特定形式方面的记忆能力,尤其是记忆棋局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特定的记忆能力肯定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般的记忆能力测验中,国际象棋大师并不比初学者表现得更好。
事实上,大师们在做判断时,通常依靠的不是理性分析,而是自己所积累的特有的知识结构。曾有一名棋艺很差的初学者,经过9年训练后,成为了加拿大国际象棋大师。心理学家发现,他对棋局的分析能力并没有比从前进步多少,只是在记忆棋局和相关策略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棋艺的棋手,在记忆随机摆设的棋局上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早在一个世纪前,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就首先发现,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并不会转化到另一个领域上。桑代克当时就证明了,对拉丁语的学习不会促进对英语的学习,而几何证明的能力也无法教人学会生活中的逻辑。
记忆的“大块头”理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曾在1956年提出了“内存局限”理论,他在《魔法数字7——加2或者减2》中证明一个人只能同时想5~9件事情。国际象棋大师们通过把信息元素“打包”成“大块头”,就可以超越这个限制。
以“Mary had alittle lamb.(玛丽有只小羊羔。)”为例,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多少个信息,取决于人们在语言方面的知识。对于那些认识单词的人来说,这句话包含了5个信息;对于连单词都不认识,只认得字母的人来说,这句话则包含了多达18个信息。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一个摆有20多个棋子的棋盘上,包含了20多个信息,因为每个棋子都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国际象棋大师们则能把整个棋局分成约五六个“大块头”。心理学家估计,一名棋手要记住约5万~10万个这样的“大块头”信息,才能达到大师水平。这样,他们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回想起任何一个“大块头”信息。
“研究认知科学的果蝇”
真正的***,必须在***技能上比其他人拥有明确和巨大的优势,否则只能称之为被***光环笼罩的人。过去20多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职业操盘手并不比业余人在***方面更成功。就算是明确存在真正***的领域,比如商业管理,***的标准也很难衡量,更不用说量化分析了。
然而,国际象棋方面的技巧,却是可以被分解并量化的,只要在比赛现场中,就能对这种技能进行快速观察。正因为如此,国际象棋被认为是研究人类大脑思维理论的试验田,被称作“研究认知科学的果蝇”。
大师是可以“造”出来的
尽管没有人能够预测,谁将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但一个真实的有名事例已经证明,“制造”一名大师是有可能的。一位匈牙利教育家曾在家中教3个女儿学国际象棋。他每天让女儿进行6个小时的训练,结果培养出了一名国际性大师和两名国内大师,这三位姐妹也成为历史***厉害的国际象棋姐妹。其中,小女儿尤迪特?波尔加,目前世界排名第14。
这位匈牙利教育家的试验证明了两件事情:一是国际象棋大师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二是女性也可以成为国际象棋大师。
成大师 需要10年努力
心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10年法则。他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就连高斯、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也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只不过是因为比其他人起步得早,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勤奋。
挑战自己更重要
心理学家表示,经验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地学习”,即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事实上,有很多人抱有极大的热情,也花了无数的时间来学习国际象棋、高尔夫,或是某种乐器,但他们却永远只能停留在业余水平上。而一名经过正确训练的学生,却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棋手在下棋,甚至是参加国际大赛上所花的时间,还不如“努力地学习”对提高棋艺更有帮助。比赛的意义只是使棋手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日后继续学习。
声明:转自四川超玥国际象棋俱乐部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