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时,已经嗅到碳酸饮料下滑趋势的可口可乐也开始在中国密集推出非碳酸饮料产品:1998年的“天与地”、2001年的“岚风”女性蜂蜜茶饮、2002年的“阳光”果茶以及与雀巢联合推出“雀巢冰爽茶”、2005年的“清本”“清妍”男女版本“茶研工坊”系列茶饮料、2008年的“原叶”茶饮料……但可惜的是,这些产品无一成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通通销声匿迹,不过可口可乐做茶饮料的心未死,2018年还推出了新的茶饮料品牌“唷!茶”和“淳茶舍无糖茶饮料”,紧跟品牌年轻化、健康化的消费潮流。
除了社交的传播,资本的进入也让这一行业变得更加火爆,激烈的竞争与丰厚的回报让现制饮品不会走传统饮料的发展路线。据美团发布的《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现制茶饮门店相比同期增长74%,而二三线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互联网的赋能效应显著,“互联网 餐饮”的模式催生出的外卖行业帮助产品更加容易到达顾客,茶饮生活正式成为年轻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传统的珍珠奶茶依然在头部品牌店中保持着较高销量,但果茶饮品却越来越受到欢迎,色彩、健康配料及多层次口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这也佐证了食品饮料行业健康化和奇异配料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8年***饮料累计零售额收入达2040亿元,同比增长9%。看完这组数字之后,大概就会明白,中产等级饮料的背后,早已变相指向了你的账单。
车厘子自由或许还只存在于真·中产家庭的餐桌问题上,但茶饮自由却真实的存在于每个年轻人的账单里。
毕竟,在这个一杯茶饮相当于一顿午饭价钱的消费溢价时代,我们都在提前“被中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