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介绍
[产品性能]
优良的粘温性能,保证液压元件在工作压力和温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得到良好润滑、冷却和密封; 优异的极压抗磨性能,减缓设备的磨损,有效延长泵及系统的运转寿命; 优良的氧化安定性,减缓油品的衰变速度,延长换油期; 优良的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保证系统灵敏、准确、平稳的传递静压能; 优良的抗乳化性和过滤性,可使混入油中的水份迅速分离,限度地减少过滤器堵塞,保证油品的正常润滑; 无灰型比锌型HM液压油具有更优异的水解安定性能; 与各种常规密封材料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矿山机械、轧钢、塑料加工、远洋船舶等各种类型的中、高压液压系统,钢铜摩擦副的叶片泵和柱塞泵等均适用。也适用于中等负荷的工业齿轮传动装置。
目前基础油市场由Ⅰ、Ⅱ、Ⅲ、Ⅳ和Ⅴ类基础油组成,其中前三类均属于矿物基础油,后两类属于合成基础油。从单类产品来看,Ⅰ类油虽然处于下降态势,但在工业油应用领域仍有使用,特别是在高粘度油范围内,没有经济替代品;Ⅰ类油在低级汽车润滑油和工业领域均有应用,并且500SN和150BS等产品仍有部分进口资源流通市场,以弥补国内Ⅰ类高粘度油供应不足。Ⅱ类油是处于逐步上升的一类油,在汽车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均有广泛应用,国内一些中端润滑油产品对于Ⅱ类用量仍较为可观,市场除了国产炼厂供应之外,另有韩国、台塑、新加坡等资源补充市场。Ⅲ类油我国目前生产量低,基本依靠进口,来源主要有阿布扎比、韩国、卡塔尔等。Ⅳ类目前国内仅有上海纳克和潞安纳克碳一公司生产,不过仅有中高粘度PAO,其他均来源于美国、新加坡等。Ⅴ类基础油包括聚醚、硅油、酯类油等,基本均来源于进口。据中宇资讯统计,近三年炼厂新上装置大多为Ⅱ类油,且今年下半年仍有Ⅱ类以及Ⅲ类油投产。
发动机油的每一个性能标准都有很复杂的台架测试,昂贵不提、很花费时间,偏偏***各地的基础油来源不同,不可能每一个地方的基础油都去运行一遍台架。如果有一个分类方法,让相同性能的基础油只需要通过一次台架以后就可以按照规则进行更换基础油,这不就给润滑油公司生产和认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吗?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这其实就是基础油互换规则(BOI)的原始由来。要是没有这个规则,API的标准估计没那么快火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