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2011、2015年国标修订,充电桩在插头、功率和通信等方面已实现兼容,大功率充电桩国标制定工作也即将启动。现阶段大功率充电技术仍然面临技术瓶颈和标准不统一问题。技术方面,大功率充电引起电网波动,由此对充电设备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乘用车电池***大倍率仅0.5C、1.5C,难以承受大功率充电;350kw充电桩仅模块散热就达17.5kw,散热和冷却技术要求高。


即使使用60kw的直流桩,动力电池充电时长仍高达1.5-10个小时,很难满足应急性充电需求,导致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远不及燃油车。巨头动态:特斯拉、国网尝试换电均以失败告终。2013年特斯拉曾引入90秒换电技术,仅一年半后特斯拉就因成本高昂和消费者偏好放弃换电转为建超级充电站。2010年国网尝试换电模式,***后以失败告终并且转为建充电桩。


尽管大功率充电技术被广泛看好,且国网、1特斯拉均已大规模投建直流桩,但是我们依然看好交流慢充桩,主要原因是:1)多数电动汽车用于短距离市内通勤,耗电量小,交流桩足以满足。2)交流桩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3)交流桩投建成本和运营维护难度远低于直流桩。不过交流桩充电时间长,因此需要与车主日常生活、工作和***场景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