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华人面临婚恋难题:文化差异是内因
漂泊在外的华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总免不了要“纠结”一番。华人“剩男剩女”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为何迟迟不出现,找对象越来越难了。
近年来,电视上相亲节目的海外专场越来越多,不少婚恋网站开辟跨国婚恋服务,许多定居海外的单身华人男女回国相亲。种种现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海外华人的婚恋状况不太乐观。华人“***”难的背后,有何“玄机”?
婚恋难,很普遍
近年来,华人“剩男剩女”的***越来越庞大。婚恋难是华人群体面临的一大难题。
定居美国的李先生,2004年毕业于中国***的高等学府,并于同年到美利坚闯荡。李先生一心扑在事业上。“作为一名老外,我必须加倍努力来实现我的美国梦。”经过一番打拼,李先生成为一家***公司的***分析师。
已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先生,事业有成,但感情生活却还没有着落。谈及择偶标准,李先生说:“我料理家务能力一般,想找一个‘会照顾人’的妻子。”他认为这样的女性在美国不好找,“她们总是希望能与男人做一样的事,甚至有朋友责怪我不会生孩子,”他调侃道。
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的西方***,就是在与中国文化较为相近的东亚***,也屡见不鲜。
陈先生的女儿丽晓,今年26岁。从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的研究机构工作。丽晓平时忙于研究工作,无暇顾及个人恋爱问题。对陈先生介绍的人选,丽晓并不积极。陈先生说,有时候父母之间谈得很投机,只等着双方儿女点头答应,但这种父母做主的“亲事”,通常得不到子女的应承。在新加坡工作已有两年的朱先生表示,春节期间,他回家过年的日程就被家人安排的10余场相亲占据。
文化异,是内因
2003年***美国的林先生,对华人“婚恋难”这一现象表示理解。他说,华人想在美国成家并不容易,因为身边年龄相当的华人本来就不多。而且,为了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华人努力打拼事业。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的生活圈更窄,无暇顾及终身大事。
单调的生活,繁忙的工作,狭窄的社交圈,让不少大龄华人青年“待字闺中”。不过,华人“***”难,社交圈窄只是外因,文化差异才是内因。
康先生10年前到加拿大留学,现已在加定居并结婚***。他表示,在加拿大,华人更愿意与华人联姻。一方面是大家文化背景相似,另一方面则是外国人并不太愿意选华人做配偶。他们对华人大多抱有一些偏见。这让华人在婚恋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许多华人就这么被“剩”下了。“虽然成功牵手几率不高,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旅居美国的叶先生说。
旅居澳大利亚的王先生说,他的一位中国女性友人就嫁给了澳大利亚当地人。两人在日常生活的小问题上尚能迁就对方,但每年农历新年常常成为争吵的理由。“刚结婚那会儿,她丈夫还愿意跟她回国吃团圆饭。时间长了,他就觉得特地请假、安排行程很麻烦,不愿意回去。他不理解春节对中国人的重大意义。今年清明期间,平顶山的一对儿李姓夫妇跑到活动现场给儿子报名,但由于要填写“择偶标准、自我评价、爱好特长”等内容,老两口***后还是放弃而归。”
相亲忙,形式多
社交圈窄、文化差异和地域***等只有海外华人才面临的问题让华人“单身***”们在寻找真爱的路上背负了太多压力。既然文化差异是华人“***”难的内因,许多华人热衷于回归“母文化”之地,寻找知“根”知“底”的另一半,也就不难解释了。
今年初,日本华人张先生就踏上了回国相亲之旅。在父母眼中,28岁的他已跨入剩男行列。本不抱太大希望的他,竟“一战告捷”,与相亲姑娘一见钟情。如今,他与***已在商量结婚成家的事。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回国相亲的华人越来越多,相亲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不少华人选择上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的海外专场,希望借助这种相对“摩登”的相亲方式,寻找“另一半”。“虽然成功牵手几率不高,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旅居美国的叶先生说。
在国内,不少家长自发成立了“相亲角”,其中的“海外角”甚至细分为“美国角”、“日本角”等。每逢周末,家长们便纷纷展开替海外子女相亲的活动。
另外,不少华人“剩男剩女”还热衷于参加“连轴转”的传统相亲。在新加坡工作已有两年的朱先生表示,春节期间,他回家过年的日程就被家人安排的10余场相亲占据。
华人寻找真爱之路,虽然颠簸,但是充满希望。
择偶条件太苛刻 很多大龄青年有事业没婚姻
业内人士称,放弃“杠杆”,缘分也许就来了。
“80后”已渐渐成为结婚登记的新生力军,可社会上仍有不少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至今未婚的大龄青年,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忙于自己的事业,在屡次寻偶失败后,便把自己的终身大事托付给婚介。然而,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设定了一些“苛刻的”择偶条件,令他们至今仍然是“困难户”。在通过婚恋网站结识后的相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验证对方的身份后再交往,以免受骗。
一家婚介公司的老板告诉记者,她手头上就有一堆的大龄男女青年,个个都是“困难户”。因为,成功的女性要找比自己更成功的男性,而事业有成的男性并不需要这样的妻子,他们一般不想找事业型的女性,他们往往要找年龄比自己小,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能够为他牺牲的,这便产生了矛盾。可见,这些传统的相亲见面活动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了负担,且“命中率”越来越低,即使“万人相亲”照样一偶难求。
有一位事业很成功的男士,70年出生,他一直强调,他想找一位1978年以后出生的对象,年龄大一点的,他根本不考虑。工作人员发现,有一位女会员除了年龄外,其余的各方面都非常符合他要找的条件。起初这名男子说什么也不愿意见面,因为她仅仅小他1岁,在工作人员动员几次之后,他才勉强答应见面。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和她居然十分投缘,见面就有点难舍难分的感觉。据说现在他们快要结婚了。一方面是大家文化背景相似,另一方面则是外国人并不太愿意选华人做配偶。
还有一名66年出生的未婚女性,事业上相当成功,有车有房,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婚姻。她可以接受离异的男性,但对方一定要没有生过孩子的。婚介的工作人员说,因为有那一条“杠杆”在那里,这使得本来找对象就很困难的她,更是难上加上。
金石缘国际名流俱乐部的老板余晓凤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择偶观念,有时候只要稍微放弃一些自己坚持的东西,缘分就来了,如同上面那位男士,多给自己一次机会,也就多了一份希望。
从内而外 婚姻需要这样来维持
眼睛的吸引
不用多说,美女吸引男人的目光,也吸引女人的目光。但是这种吸引不长久,男人上街转悠一天,如果说他看到了一百个美女,一个礼拜之后他还能有印象的一般不会超过三个。
眼睛的吸引,是一种无所不在,却又过目既忘的吸引。如今大多数女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一般都不会对男朋友或老公上街时对美女的疯狂扫描太在意,还会共同欣赏。
第二层次:身体的吸引
女人的身体,尤其是年轻美丽的身体,对男人的吸引力虽不能说是无法抗拒,但是强大的程度是谁都知道的,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要不然古今中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美人计和***呢?
然而不幸的是,太多的女人错以为身体对男人的吸引是常胜,实际上,尽管一开始好像总能旗开得胜,可是失效期往往很快就不期而至。在这个女人身到处泛滥的年代,身体对男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变得短暂,就算超级明星模特也往往撑不过三年五载,何况普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