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办法
2005年,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环境总局颁布《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明确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的监管系统。
之后又结合实际情况,为落实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工作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标准和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立行政许可的决定》等规定,更新出台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文件明确规定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的***标准,以及操作和运维人员需要具备的条件等各方面问题。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已取得较大的成绩,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
如今各省市地区也以***上级文件为标准,结合自身省市具体发现情况出台专用于本省市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以提高污染源监管水平。同时,环保部还下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和《关于加快***行业***地区的***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企业监测方法及监测要求,并要求***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或者改造工作完成后,应由购置建设的主要出资方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验收,验收有关资料交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备案,因此,排污企业同样需要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的环保管理平台来解决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污染源监测信息采集与监控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源监测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基于环保部门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环境治理发展水平不一:监测水准较低的企业仍然依靠落后的人工检测手段,进行不连续的、随机性强的手工检测作业,不仅工作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完备性差,而且数据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工况,因此对于环境监察作用甚微;有监测意识的企业安装传感器、二次仪表、黑匣子等污染物监测设备,但设备仅提供实时显示、查询功能,无法进行数据存储传输工作,且大部分设备运行需要值守,没有实际应用意义;污染物监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大部分未能发挥数据自动传输效应,时效性差,共享能力差,上级环境门不能及时掌握监测数据,无法满足环境监察工作的需要。由于污染源覆盖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为了满足管理需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现场监察,显然对环境治理工作存在很大难度。在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建立起完善而***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是各个城市进行环境监控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城市环境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为了减轻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环境治理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地改善本地区环境状况,开发一套运行稳定、通讯可靠、操作简便、功能完备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以实现环境监控的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已成为环境监察工作的当务之急。

系统平台软件主要功能
1、采用灵活、稳定的数据通讯方式,能够稳定、及时的接收数采仪上报的监控数据和、历史数据; 2、系统具有完善的信息查询、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功能; 3、能够自动上报各种报警信息,比如超标报警、在线状态等; 4、具有直观可视的操作界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不同类型的环保信息直观的反映到计算机的操作界面上; 5、平台对设备的反控功能; 6、具有全方面的信息管理功能,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管理、排放口信息管理、监控设备信息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