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度
重钙由于相对杂质较多,因此产品白度一般为89%~93%,数的产品能达到95%;
轻钙产品纯净度较高,因此白度一般为92%~95%,部分产品可以达到96%~97%。
水分含量
重钙产品水分一般为0.2%~0.3%,水分含量比较低,同时也较为稳定,一些的产品水分甚至可达到0.1%左右;
普通轻钙产品水分0.3%~0.8%,有时会有一定的波动,不太稳定。
颗粒形状
重钙的粉体特点是:颗粒形状不规则,而且颗粒有一定的棱角,表面粗糙;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分布较宽,粒径较大。破碎和细化不会改变重钙的晶型,一般方解石重钙为六方晶型、大理石重钙为立方晶型,主要与产地有关。
轻钙的粉体特点是:颗粒形状规则,可视为单分散粉体;粒度分布较窄。根据晶粒形状的不同,轻钙可分为纺锤形、立方形、针状、链状、球形、片状和菱形等。
纺锤形碳酸钙是轻钙中常见的一种晶形,平均长轴粒径为5~12μm,平均短轴粒径为1~3μm; 立方形碳酸钙平均粒径为0.02~0.1μm; 针状碳酸钙平均粒径为0.01~0.1μm,平均长径比为5~100; 链状碳酸钙平均粒径为0.01~0.1μm,平均长径比为10~50;球形碳酸钙平均粒径为0.03~0.05μm; 片状碳酸钙平均粒径为1~3μm。
味道
轻钙由于氧化钙反应不完全,残留有石灰味道,如填充饼干则会有呛人的味道;而重钙没有。
粒径大小
重钙产品的粒径为0.5~45μm不等,按其原始平均粒径(d)分为:粗磨碳酸钙(d gt;3μm)、细磨碳酸钙(d =1~3μm)、超细碳酸钙(d =0.5~1μm);
轻钙按其原始平均粒径(d)可分为:微粒碳酸钙(d gt;5μm)、微粉碳酸钙(d =1~5μm)、微细碳酸钙(d =0.1~1μm)、超细碳酸钙(d =0.02~0.1μm)、超微细碳酸钙(d lt;0.02μm)。
粒度分布
碳酸钙的粒度分布是改性母料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无机矿物粉体的粒度分析常用较为简单的筛分方法,筛分方法中常用的规格用 “目” 表示。所谓目数即是每一英寸筛网上所具有的筛孔个数。但比较准确科学的粒度分析方法,是采用测量粒径的实际尺寸,用微米 (μm) 表示。
筛分法是一种传统的粒度分析方法,即将分散性较好的超细粉体用一定目数的筛子过筛,筛下通过与过筛粉体的重量比即为过筛率。常用的标准筛细的有500目 (相当于25μm左右),新的电沉积筛网可筛分小到5μm (2500目) 的粉体,但筛分时间长,易发生堵塞。对于小于10μm (1250目) 的超细粉体,采用筛分的方法,难以用于粒度分析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碳酸钙等粒状材料的粒度分布范围有较大波动,粒度分布范围越窄,材料的越稳定,粒度分布范围越宽,材料的越差。例如,1250目的碳酸钙,粒径应在10μm左右,如果粒度分布在5~ 38μm,虽然理论计算平均粒径可以接近10μm,但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凝聚成团;而粒径大会造成制品表面粗糙等现象,所以它的加工、力学等都会受到影响。
碳酸钙的颗粒形状根据矿物结构不同,分为多方体、扁平体、多棱体、长方体、长棒体、其它不规则体等颗粒形状。
碳酸钙的颗粒形状对改性母料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熔体流动性、力学能都有较大影响。多方体、多棱体、长方体形状的碳酸钙在改性母料加工中熔融流动性好,易与偶联剂包覆交联,加工设备磨损相对较小,缺点是改性母料应用于塑料制品后,易影响塑料制品的力学 (如拉伸强度、弯曲模量等)。
扁平状和长棒状的碳酸钙粒子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在改性母料中偶联剂、增塑剂等助剂用量需适当增加。否则,易造成包覆不均匀、熔融流动性差、主机功率增大、机头阻力增加、还会产生过热分解等现象。但这类形状的物料对塑料制品的物理性能有益, 可提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降低塑料制品的收缩率等。
1.白度越高表明纯度越高,非碳酸钙的其它矿物成份含量越低。钙粉发灰表明可能存在游离碳,发黄表明可能有较多的铁化合物,发暗表明硅的含量高。杂质含量高有时会影响填充塑料制品的色泽、外观及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设备和模具造成较重的磨损等。
2.白度越高,直观印象越好,越显档次高。
3.白度越高,搭配其它颜料后,后的色泽越正、越稳定均一。
粒度及其分布要适当
作为一种粉体材料,一是要考虑本身在测试条件下颗粒本身的粒度及其某一尺寸范围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多少,二是要从实际应用出发考虑这些颗粒的存在状态,是否团聚在一起,在填充体系加工过程中团聚体能否分散开来,像大海中的大大小小的海岛一样分散在基体塑料的“海洋”之中?
1.从成本上考虑,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宁可用粗的,不用细的。例如生产聚编织袋布用的扁丝所用的重钙,其粒度400目即可,如果用更细的钙粉,不仅本身的价格明显提高,而且在制作填充母料时,还要耗用更多的助剂和载体树脂,得不偿失。
2.从填充塑料的性能上考虑,在可以适当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用粒度更细的效果会更好。表4列出不同粒度的重钙在相同填充条件下对聚乙烯(PE)塑料薄膜性能的影响。
3.从加工流动性角度考虑,在控制好粒径的前提下,平均粒径大些为好。
对同一粒度的碳酸钙产品,其粒径分布可能千差万别,这从平均粒径上可以反映出来。对要求有较好加工流动性的塑料制品(如注塑成型制品、流延法PE薄膜等)切不可用平均粒径太小的钙粉,如果可能的话,是在控制好粒径的前提下,将小粒径的颗粒分离出去。这是因为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填充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