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机与异步机的区别在于:
从供电方面说,异步机只是在定子侧加上电压(也有转子上加电压的),而同步机要在定子和转子上都加上电压。也就是说异步机是单边励磁,同步机是双边励磁。从转速方面说,异步机的转速只与负荷大小有关(当然有一定的范围),而同步机的转速只与电网的频率有关。从结构上说,同步电机与异步机转子的构造也不一样。异步机的转子是有夕钢片和铝条(或夕钢片和线圈组成),而同步机一般由数块磁钢和线圈组成(也有隐极式的不太一样)。当然还有许多差别,如工艺要求、设计问题等等,我也说不全,请共同探讨。
松下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初用于哪些范围?
松下伺服电机厂家告诉大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了力矩电机及高灵敏度测速机,使松下伺服电机系统实现了直接驱动,革除或减小了齿隙和弹性变形等非线性因素,使带宽达到50赫,并成功应用在精密指挥仪等场所。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用于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控制和指挥仪中,后来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特别是自动车床、天线位置控制、飞船的制导等。
随着伺服电机技术的发展,从高扭矩密度乃至于高功率密度,使转速的提升高过3000rpm,由于转速的提升,使得伺服电机的功率密度大幅提升。哪些场合需要用到伺服电机呢?这是我们今天所要讲解的问题。
需提升扭矩场合:输出扭矩提升的方式,可能采用直接增大伺服电机的输出扭矩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但必须使用昂贵大功率的伺服电机,马达还要有更强壮的结构,扭矩的增大正比于控制电流的增大,此时采用比较大的驱动器,功率电子组件和相关机电设备规格的增大,又会使控制系统的成本大幅增加。
需提高使用性能场合:据了解,负载惯量的不当匹配,是伺服控制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对于大的负载惯量,可以利用减速比的平方反比来调配等效负载惯量,以获得控制响应。
需提高功率场合:理论上,提升伺服电机的功率也是输出扭矩提升的方式,由增加伺服马达两倍的速度来使得伺服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两倍,而且不需要增加驱动器等控制系统组件的规格,也就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
所以我们不难总结出采用松下伺服电机系统,能以小功率指令信号去控制大功率负载。使输出机械位移精准地跟踪电信号,如记录和指示仪表等。
浅谈伺服电机可能会受哪些场合的限制
伺服电机系统是以驱动装置为控制对象,以控制器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在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组成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系统的作用在于接受来自数控装置的指令信号,驱动机床移动部件跟随指令脉冲运动,并保证动作的快速和准确,这就要求高质量的速度和位置伺服。伺服电机会受什么样的场合限制?一起看看。
随着伺服电机安全标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障诊断和保护技术已经落伍,产品嵌入了预测性维护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及时了解伺服电机重要技术参数的动态趋势,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比如:关注电流的升高,负载变化时评估尖峰电流,外壳或铁芯温度升高时监视温度传感器,以及对电流波形发生的任何畸变保持警惕。
大多数工业控制和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属于这个类别,这类应用中往往会完成能量的输送,所以对转速的动态响应和转矩有特别的要求,对控制器的要求也较高。测速时可能会用上光电和一些同步设备。过程控制、机械控制和运输控制等很多都属于这类应用。伺服电机具有响应快速、较大的起动转矩、从零转速至额定转速具备可提供额定转矩的性能,碳刷及整流子在伺服电机转动时会产生火花、碳粉因此除了会造成组件损坏之外,使用场合也受到限制。
伺服电机传感器具有突出的地位,结构型伺服电机传感器,一般说它的结构复杂,体积偏大,价格偏高。物性型传感器大致与之相反,具有不少诱人的优点,加之过去发展也不够。世界各国都在物性型传感器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研究,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