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城市与高速公路怎样在冬季雪天保证畅通和安全,是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性难题之一。采用氯盐类融雪剂(撒盐),是的化冰雪方法。
所谓氯盐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是一个氯盐家族,在国外通称作“化冰盐”。国外使用***早、用量是氯化钠。我国早期同样是使用氯化钠,2000年后,也采用氯化钙、氯化镁为主体的融雪剂。它们本来同属“化冰盐”类,但有一个阶段,在国内,特别是北京地区,却在不适当地宣传氯化钙为“环保型”融雪剂。直到2004年底,还有媒体在说:“与往年的氯化钠融雪剂不同,新型氯化钙融雪剂不会对路面和植物产生损害”。事实上,北京因使用氯盐融雪剂已经死了近万棵树,大面积绿色植被遭受***,也有路、桥、汽车等受腐蚀的情况发生。看来,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氯盐融雪剂的“两面性”,正确地引导和使用它是特别重要的。
氯化钠、氯化钙都是“化冰盐”。一方面,使用它们的确能够应急解决冬季雪天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至少目前是难以替代的方法;但必须了解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其危害生态环境的一面如果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甚至宣传为“无害”,势必会影响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国外已经有深刻的教训与经验。
融雪剂可分为两类。传统上的一类是无机融雪剂,以氯化钠、氯化钙等为主要成分,价格便宜,但容易腐蚀道路和交通工具。道路上用得的融雪剂是工业(氯化钠),它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有机融雪剂,如醋酸钾,融雪效果好,腐蚀性不大,但价格高得多,主要用于机场、桥梁等重要场所。
不论是哪种融雪剂,都是可溶的盐类,其作用都是使冰点(水结冰时的温度)下降。水中加入氯化钠后,冰点可达到约-20℃;加入氯化钙的话,甚至可达到-50℃以下。虽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会打一些折扣,但它们的融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干撒和湿撒
下雪了,融雪剂怎么使用呢?一般有两种方式,干撒和湿撒。所谓干撒就是直接铺撒干物质,所谓湿撒就是把融雪剂溶于水以后用洒水车进行喷洒。
干撒
直接将融雪剂人工或机械施撒于雪地。降雪在50毫米以下的雪地参考施撒量为30-50g/m2,50毫米以上雪或气温过低时应增加施撒量或施撒次数。
湿撒
将融雪剂配成参考浓度为18%(按国标GB/T23851-2017)的水溶液喷洒于雪地。
当降雪在50毫米以下时参考喷洒量为0.4升/米2,当降雪在50毫米以上或气温过低时应适量增加浓度或喷洒次数。雪前或降雪初期施用,可防止雪降落后于地面难以消除,是融雪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