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身联合调查分析报告
《新周刊》杂志联合搜智调查机构、进行“中国单身报告”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单身的状态、观念和存在的压力等问题。调查选取京、沪、穗、深、蓉等十六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对其20岁以上市民进行电话抽样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024个。联合课题组研究表明:单身人群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崇尚消费、享受生活的群体;单调的生活,繁忙的工作,狭窄的社交圈,让不少大龄华人青年“待字闺中”。在传统观念面前,他们从自己的生***验出发作出单身与否的选择;单身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压力,与之相反,他们对自己目前的单身生活感觉良好,却依然渴望能走进婚姻生活,婚后生儿育女。
外来人口单身居多
此次调查“单身”的定义为未婚人群,其中未婚、独身者占52.73%;未婚、谈恋爱者占23.44%;本次调查中,“男性28岁~30岁,女性25岁~27岁”依然是单身人士心中的理想婚龄——这与去年的调查结果相同。未婚、同居者占19.73%;离异者占4.10%,“纯粹”的单身占多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住房状况以租房为主,占31.64%,以9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为多数,占72.46%。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这一比例尤为明显,深圳单身租房比例高达52.73%。此类城市外来人口比例高,住房状况以租房为主,而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差异,极有可能造成外来人口中单身比例相对较高。
1. 为引进人才扎根上海提供必要帮助
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的人才开放战略吸引了大批外省市的人才,其中不乏未婚的单身人士。
他们做为新上海人由于远离家人及亲友,因此精神上面临着更多压力和困难。 然而***及社交渠道的不畅阻碍了他们寻找另一半来作为情感支撑。
婚介机构确实已成为他们社交及择偶的主要渠道。这一点做好了,将对于稳定这些引进人才起到很大作用。
2. 白领及知识女性择偶难将间接对人口素质造成影响
目前女性在各个领域的脱颖而出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及被晋升的机会已不亚于男性。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在择偶时往往是往下看,
即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或与己相近的对象都在自己的择偶范围之内; 但女性却不同,
只能在和自己条件相近或各方面优于自己的人选中进行挑选,亦即往上看,然而自己周围的人选毕竟十分有限,结果自然是高处不胜寒。再加上女性在择偶方面还存在一年龄段的问题,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她们要完全通过自己来寻找另一半确实面临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是机会少,选择面窄。1%)、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26%)成为他们难以告别单身的“主要障碍”。
而婚介机构作为***中介机构能帮助她们找到更多合适的机会, 假如说把人做为一种资源的话, 好的婚介机构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此外,大量城市中的知识女性不婚***,而许多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大量生育,势必要影响下一代的人口质量。另外,大量女孩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除了要影响本人的心理、生理健康外,对她们的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打击。会大大影响了老人们晚年的幸福。
3. 竞争压力的日益上升使现代人在择偶方面变得日益困难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之间的差距不那么明显,人们相对也有较多空余时间来为自己或他人寻觅意中人,因此择偶难的矛盾并不突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在找对象时已不再满足于随“遇”而安;
同时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也变得更加忙碌,往往无暇认真寻觅爱情,加上人和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人们大都不敢轻易接触陌生人,所有这些使得现代都市人在择偶方面反而显得渠道不够畅通。
而婚介机构则能根据这些特点先期做好诸如个人背景、性格特点、情况真实性等准备分析工作,加上其本身作为一个平台往往能吸引大家的兴趣, 因此,
目前好的婚介机构还是有大量人士前来报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而言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需要家庭的稳定。虽然目前社会上的确存在着对婚介市场褒贬不一的现象,
但相信一个好的健康发展的婚介市场还是众望所归的, 也必将为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知”男女的尴尬姻缘
十多年前,凡找不到对象的单身男女似乎就意味着“条件”不好,而如今,居然有不少高学历的男女在该谈婚论嫁的年龄时成为“孤单一族”。按理说,这个***的人群在找寻对象的时候,他们的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遇到了零零总总的情感困惑。
待嫁“高知”女性多
由于工作和生活圈子有限,对于未婚人士来说,到婚姻介绍所选择对象已越来越普遍。日前,记者对在温州***中心登记的会员做了一番调查。截至前天,在温州***中心网站上注册的会员有14823位,以婚姻爱情为目的注册的未婚会员有7411人,其中,在市区(鹿城、瓯海、龙湾)工作的未婚男硕士103人,***士1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0.18岁;市区女硕士19人,博士4人,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8.91岁;市区男本科777人,半数以上集中在27至30岁;由于单身男女平日工作忙,比自己还着急的父母反倒成了相亲大会上的“常客”,但由于毕竟不是当事人,通常交换资料就没了下文。女本科277人,半数以上集中在25至28岁……从这组数据看,未婚“高知”青年的人数仅仅是征婚人群中的冰山一角。
葛飞说,与他经历相当、在沟通上没有障碍的女孩年龄往往有些偏大,而三十岁以下的小姑娘虽年轻漂亮,但在交流上又有代沟。
有***认为,未婚“高知”青年一般都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婚姻状况的了解比较深入,对对方的要求也较高,无形之中为自己的择偶设置了障碍。温州***中心负责人徐玲玲分析说,受“男大女小”、“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影响,未婚“高知”女性一般都希望男方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强,因此择偶范围大为缩小。未婚“高知”男性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外地引进的人才,他们在温州少有亲戚朋友,生活圈子较小,同时因为长期注重在学业上的发展,经济实力、家庭条件可能不是十分优越。“不过总的说来,未婚‘高知’男性找对象还是比‘高知’女性要容易得多。”徐玲玲这样认为。然而,时下,随着***方式的日趋多元,选择面宽了,可收效未见得高了。
“高知”婚恋缺乏***
如今,不少高学历未婚女子到婚介所登记时都不得不将硕士、博士学历改为本科学历,以放低择偶门槛。“现在温州本科生比较普遍,硕士、博士不是很多。女硕士、女博士,无形之中容易把许多非硕博的人才排除在择偶门槛之外。”市区某婚姻中介的负责人徐女士如是说。也许这样一对老人所展现出的恋爱故事并没有过多的浪漫离奇,可正是这分平淡相守和相濡以沫,才还原了爱情的本真。
我市婚姻服务业协会会长、爱之桥***文化沙龙董事长舒嘉认为,许多未婚高知青年都是典型的爱情理想主义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择偶标准造就了一批庞大的高知单身群体。他们的年龄相比其他未婚单身群体较大,因此选择面相对较小,未婚高知女青年尤其如此。未婚高知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他们往往承载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不可能把很多时间花费在个人的情感生活方面。再次,大龄未婚“高知”男女过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们一般身心成熟、社会阅历广泛,在择偶时往往多了理性,少了***,对待自己的婚恋问题也都十分冷静。过分理智的心态容易导致择偶“理想化”。所幸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仍然看到,重庆这对高龄老人毅然选择用走进婚姻来给对方一个承诺,更让我们知道:只靠物质和金钱维系的爱情,终究只能是一场镜花水月。
温州民康***院长胡立荣是婚姻家庭咨询、指导***,也是我市首期婚姻家庭指导的培训老师,他指出,进入婚姻生活还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一种主流的归宿。未婚“高知”青年一般学识渊博、个性***、追求***,但是大家需要意识到任何婚姻都是带有冒险意味的,十全十美的人并不存在,再合适、再***的人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迁发生变化,选择进入婚姻生活就需要学会接纳不***的人,准备好牺牲自己的部分个性和自由来换取对方也牺牲他(她)的部分个性和自由,从而使婚姻生活得以延续。虽然单身原因各有不同,但本次调查发现,除客观原因外,面对异性不够积极主动(43%)、感情受过伤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