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有机肥的研究背景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肥料。化肥因其效养分含量丰富,增产效果显着,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中国的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位居世界第壹。在生产方面,其他主要化肥品种均已呈现过剩状态。在应用方面,存在肥料使用结构不合理,过量施用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化肥的使用,对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则十分轻视,且为了获得更好的肥效,盲目加大化肥的施用量。
当前世界农作***肥施用量为120 kg/hm2, 中国农作***肥施用量为328.5 kg/hm2,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带来了成本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土壤的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土壤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沈其荣认为土壤基础地力是实现作物产量潜力的关键因素, 就每千克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平均增产效果而言,1975 年为25 kg 谷粒/kg 化肥、15 kg 油料/kg 化肥、10 kg 棉花/kg 化肥;2008 年为8~9 kg 谷粒/kg化肥、6~7 kg 油料/kg 化肥、5~6 kg 棉花/kg 化肥。化肥报酬的急剧下降表明,随着化肥的长期使用,土壤的基础地力正在逐渐减弱, 而土壤基础地力的减弱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随着民众对环境问题和土壤循环利用认知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化肥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发展***环保肥料势在必行。
为什么10个亿菌的比1个亿的还便宜?
微生物的成本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有效功能菌、载体和其他添加物菌固然是成本的首要因素,否则就不是菌肥了。但目前菌、功能菌、活菌、基础菌、总菌数、菌落数、根际***,五花八门的叫法很多。
定义不同,意义就不同,随意抓片树叶就含菌几万,不能说这含菌的树叶就值多少钱。各种定义的菌差异很大,确切的概念应该是有效功能菌;不同的jun种,功能、效果不同,成本也会有很大差异。
千万不要被标示的5亿,10亿,甚至15亿的菌含量所蒙蔽,***标准:微生物菌剂产品颗粒的是≥1亿,液体是≥2亿。生物有机肥是≥0.2亿,是***相关***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制定的。看到动辄标示的10亿、15亿菌含量的微生物菌肥一定要注意。
满足生物菌肥肥效发挥条件
有机生物菌肥内含有大量的土壤微生物菌剂,这些微生物能够释放土壤中的不可溶性磷钾等肥料元素,施用后增效显着。但是,这类微生物多是好气性菌类,它们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适量的氧气。因此,必须在高温焖室以后才能施用,以免焖室时因土温高,使之失去活力,而且要浅施,入土深度5~8厘米为好,不可深于10厘米,防止深层土壤氧气不足,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