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
玉石质地坚硬,色泽温润,中国的汉字"莹"、"宝"等字都是与玉分不开的,可见它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材料。玉雕起源很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壁、璜、坠、珠等玉制品。中国出产玉石的品种主要有,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玉,海南的水晶,湖北的松石,台湾、南海的珊瑚,河南的密玉等以及发现的一些新的玉石,如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时下价值迅速高涨的玉髓,代表品种有冰彩玉髓和金水菩提等。
玉的硬度很高,难以用刀刻,所谓玉雕,实际上是通过琢、磨、碾、钻等工艺手法来完成的。一件精美的玉雕,不知要付出多少艺人们的劳动。
玉雕的高度技巧,主要表现在"套裁"和"巧色"上。套裁就是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刻制器物的下角料,再刻成器物的部件,如在玉瓶上,一对对连环相套的链条,长短相称,大小一致,而又与器物连结成一个整体。其实这个链条的玉材,是从瓶腹内挖出来的。巧色就是巧妙的利用玉石不同的色泽、纹理、形状去因材施艺。整个制作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中国玉雕的精美,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沉雕
沉雕。又称"线雕",即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与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s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此类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的外壁表面装饰,有较强的艺术性。
石窟和摩崖石雕
石窟和摩崖石雕始于汉末、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隋、唐,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各时代。其发展与佛j教文化关系密切,石刻人物造像主要取决于佛图。在各石窟中成千上万的石刻雕像,形态、服饰千姿百态,在文化艺术史s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石窟中还有石雕的殿、塔、棱、阁、梁枋、斗拱、藻井等丰富多彩的建筑形象,反映了历代的建筑风貌。石窟摩崖石雕一般是在砂岩或石灰岩的岩壁上雕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