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康健无疾。人自胎元初孕直至婴幼、丁壮、老迈,只要一息尚存,均要养生。养生的要求亦因其情况不同而异。
一些常见病对健康的危害性也很大,比如大家常说的三高、中风、肩周炎、肠道传染病、皮肤病、肝病、癌症、痔疮、心脏病等很多,都对养生健康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些常见病造成对人身体的巨大危害,民间中医网论坛发起了常见病的疗养讨论平台,并组织网友和医护人员进行研究学习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目的弘扬经典中医知识,挖掘民间中医方剂,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介绍民间中医药方,医师,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增进对中医的了解。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
立秋后仍须加强防暑降温,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还应带上遮阳伞、帽,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及酸梅汤、菊花茶、银花露、芦根水等清凉饮料。“秋老虎”易扰心神,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立秋过后,可明显感到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风寒病”。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应常喝点姜汤。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胃肠功能较弱,如常腹泻的人不宜着凉。
古代的中医养生大家多数生活在养生工作第l一线,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总结人民群众的各种养生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是古代医学大家的一贯做法。比如:在不同地区,让不同的人,在一定节气中找到适合自已的养生方法,对其而言即是对的。其他人可以参考,适者即用,不适即废。晋代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徽旨》写道:“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他根据古导引法,创造出“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修偏一事,不足赖也。”养生方法的多样性,取决于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身体的多种变化,最忌一概而论,千人一方,要切身体会合适与否,要唯物辩证地选择。机械地养生非但不会有好的改善,还会雪上加霜。这就是中医养生始终要坚持“三因”原则的道理。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养生观,认真学习研究传统养生经典,正确引导人们进行中医养生实践,才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