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道”施工期间
所谓 “跑道”,其实是由304不锈钢构成的5个养殖水槽,每个水槽长28米宽5米深3米。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导致饲料利用率低、水层变薄、溶氧量下降、鱼病大规模爆发等重大问题。在传统的养鱼模式中,一般水塘或者小型水库中的水是相对静止,鱼在水中自由活动,而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颠覆了传统,一字排开的养殖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前面的“推水增氧”装置使两边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后面的吸污装置则时刻收集鱼粪残饵。把鱼限制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而让流动的水不间断地在“跑道”内流过,带来氧气、食物,带走粪便、残渣。


手动或开发自动抽吸装置以手动或开发自动抽吸装置已被认为是IPRS***生产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全好氧池塘系统中,总废物负荷仍然是决定水产养殖生产和风险的重要因素。通过在日常管理中去除鱼粪固体来减少池塘中的废物积累,将使水产养殖系统的生产超过系统本身可以承载的更高产量。为了确保实现这一目标,***1好使用自动(连续)收集和去除废物来优化去污效果。生产大规模鱼种以满足初始放养以实现***1大产量和系统效率的关键原则是生产大规模鱼类以满足初始放养要求。从远距离生产地点或系统购买的大型鱼种的长途运输可能效率低下。不同的水箱可以储存不同种类的鱼类,因此不同养殖水箱中鱼类的收获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从而降低繁殖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时间和产品分散。运输这些适合从远处放养到养殖场的大型鱼类的成本可能非常昂贵。在现场种植大规模鱼种以满足成鱼养殖的需要是非常有效的。在商业化养殖中,小型鱼种的成功运输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不成问题。它是***1有效的生产方法之一,以适当的密度储存在不同密度的池塘中,以形成不同的放养规格,并***终将它们在水槽中商业化。这可以在IPRS系统中培养。在不同时间需要放养鱼类。
“集装箱养鱼”打造精准扶贫的“长垣特色”
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长垣县的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
空中俯瞰集装箱养鱼扶贫项目
工人们在一排排蓝色集装箱间忙碌
箱内大批的鱼群争食嬉戏,搅地水面上下波动,哗哗作响。
新华网郑州11月4日电 (李志红 王晓飞 王威)“集装箱也能养鱼?而且还是个扶贫项目?”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大多数人听起来还真有点不敢相信,但,这是个真事儿!
11月2日上午,记者驱车奔驰在河南省长垣县常村镇的广袤田野上,车窗外不远处矗立着热电厂高大的冷却塔,在冷却塔的旁边,350个天蓝色的集装箱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甚是壮观。养殖槽外10%~20%的面积种植荷花、空心菜等观赏水生植物,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调节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1酸盐指标处于良好水平,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实现水体生态良性循环。同行的长垣县扶贫办主任李建民告诉大家:“那一大片集装箱里养的都是鱼,经济价值很高,是咱县里今年***发展的***养殖扶贫项目,让不少贫困户都尝到实惠了!”
走进厂区,穿梭在一排排集装箱之间,才发现每个箱体外面都有几根粗粗细细的管子穿进箱内,看起来极其复杂,原来这就是“受控式***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
工作人员打开箱体,一股股暖湿的热浪扑面而来。水箱内大批的鱼群争食嬉戏,搅的水面上下波动,哗哗作响。
河南水投长垣县集装箱***养殖扶贫项目负责人于洋介绍说:“这个系统其实就是利用退役废旧的集装箱养鱼,利用电厂剩余的热水加热,使水温始终控制在28度左右,具备智能自动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等特点。这里的每个集装箱内能同时养殖5000斤左右的鲜鱼,主要包括罗非鱼、翡翠斑、苏丹鱼等种类。这是一种微流体水产养殖系统,能够保持池塘中水的充分混合和连续流动,这对于加快有效处理因饲养而造成的污染负荷至关重要。罗非鱼一般生长期3个月左右,翡翠斑大概需要5-8个月,一年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鱼粪等养殖肥料在厂区内种植天然有机蔬菜,发展鱼菜共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示范作用。”
已经在集装箱前忙碌了半天的女工牛令军,闲暇之余跟记者唠起了家常:“俺就是这附近蒲东区姬庄村的贫困户,家里6口人,有公公婆婆,还有俩孩儿,俺那口儿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现在也没法干重活。今年7月份,咱这项目上需要人就来了,每天活儿也不老多,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钱,现在家里生活好多了!”说完这番话,牛令军自己也腼腆地笑起来,脸上浮现着无限的满足感。每5亩水面可以建设一个水槽,可产鱼4-7万斤,产量比传统养殖提高3-5倍。
有产业支撑,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拔掉“穷根”。长垣县扶贫办主任李建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3、尾水净化系统通过物理沉淀、生物过滤、***分解等处理程序,将养殖尾水净化后,再回流到池塘中,分离出来的鱼粪废物则成为很好的生物肥料。它把***养殖业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吸纳长垣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项目,利用扶贫资金产生的利润分红每年按户均分至贫困人口,不仅可以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还为部分贫困户解决了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仅这一个项目将带动全县612户2485人脱贫。”(完)
工人们在厂区进行操作
“集装箱养鱼”扶贫项目厂区一角
一名工人从宣传板前走过
项目负责人于洋接受新华网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