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杆式空压机工作原理:
1、吸气过程:
螺杆式的进气侧吸气口, 设计得使压缩室可以充分吸气,而螺杆式压缩机并无进气与排气阀组,进气只靠一调节阀的开启、关闭调节,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之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之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结束时,齿沟乃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向流入主副转子的齿沟内。当空气充满整个齿沟时,转子之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之进气口,在齿沟间的空气即被封闭。
2、封闭及输送过程:
主副两转子在吸气结束时,其主副转子齿峰会与机壳闭封,此时空气在齿沟内闭封不再外流,即[封闭过程]。两转子继续转动,其齿峰与齿沟在吸气端吻合,吻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
3、压缩及喷油过程:
在输送过程中,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亦即啮合面与排气口间的齿沟间渐渐减小,齿沟内之气体逐渐被压缩,压力提高,此即[压缩过程]。而压缩同时润滑油亦因压力差的作用而喷入压缩室内与室气混合。
4、排气过程:
当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相通时,(此时压缩气体之压力高)被压缩之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峰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两转子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这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 长,其吸气过程又在进行。
按分离机理的不同,喷油螺杆空压机机组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油气分离方法。一种称为机械法,即碰撞法或旋风分离法,它是依靠油滴自身重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从气体中分离直径较大的油滴。实际测试表明,对于直径大于1?m的油滴,都可采用机械法被有效地分离出来。另一种为亲和凝聚法,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元件(一般称为油细分离器或分离器芯),使直径在1m以下的油滴先聚结为直径较大的油滴,然后再分离出来。
现在喷油螺杆压缩机机组中一般都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油气分离方法,即用机械法作为粗分离,而用亲和凝聚法作为精分离。早期的机械法一般采用碰撞法,即在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上设置某种障碍物,当油气混合物与障碍物碰撞后,混合物中的油滴就会聚集在障碍物的表面,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分离器的底部。采用碰撞法时,油气混合物撞击障碍物的速度有一定的范围,其佳值与气体和润滑油的密度有关。一般来说,佳撞击速度为3m/s左右。
现代的机组中一般采用旋风分离法或两种方法结合来进行粗分离。这种方法是油气分离器中设置旋风通道,当油气混合物进入油气分离器后,首先通过旋风通道,大的油滴将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壁下,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分离器底部。
当油气混合物通过机械法进行分离后,其中约99.7%的油会被分离出来,且此时的油滴直径多在1m以下,无法再用机械法进行分离。
空压机为什么要大修?
螺杆空压机长期工作在高温和高负荷之下,机械磨损、空气腐蚀、老化、不正确的使用***等都将导致压缩机的性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性能下降的表现为:
1、效率下降,产气量衰减。
2、振动大,噪音大。
3、元器件老化,故障率高。
4、主机、主电机报废。
5、现场维修无法解决高温报警。
6、周期性的大修帮助解除这些隐患。
7、减少非计划的故障停机。
8、减少维修成本和“疑难杂症”的故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