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地村位于距六合乡十多公里的一座大山的山腰上,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乡村,我们从龙珠爬了一天的几乎荒无人烟的山路,路过的两个小村庄都有人家造纸,到达灵地村后眼前突然出现极为众多的手工作坊。这些作坊位于村边的一个水涧里,水涧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一百多个简陋的造纸作坊,数百位白族男女纸工在忙碌着造纸,场面甚为壮观。白棉纸的原料为构皮,构树是桑科乔木,表皮很滑嫩。纸工们告诉我们,制造白棉纸的构皮原料来自鹤庆中江镇及朵美一带,有栽培及野生两种。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与热能的回收等怎样理解判断是否是一张真正优良的拷贝纸。都是用马驮来的,约一元零一毛一市斤,向白族和彝族购买。

此时纸料为长30CM ,直径10CM 的团状。9) 舂碓把纸料从水池中拿出来,放到碓石上,分批用脚力舂碓,舂细为止,每团料舂15分钟左右,舂后纸料成为白色。每晚上约舂10 团料,舂碓时需2 人,1 人舂碓,1 人不断地翻料。10)加药经过冲碓后纸料纤维已经非常均匀,此时可放到捞槽中,加清水调稀,并把残余灶灰完全洗去,再加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每抄2 把纸(700 张) 用5 桶沙松树根。丽江县境内金沙江畔的金江白族乡也生产构皮纸,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个村就叫产构村,可知这里的造纸原料是相当丰富的。用木棍搅拌,约拌400 - 500 次,把纸料完全搅细为止,搅拌时间约为一个小时。并先在木凳上放上稻草,再铺一层废旧竹帘。





在龙珠期间,我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向正在抄纸的白族纸工们学习,经过两天的考察, 我们整理出龙珠的竹纸制造工序如下。浸泡———加石灰———蒸煮———洗涤———二次蒸煮———加碱———去碱———二次浸泡——— 舂碓———加药———捞纸———炕干———裁齐制造工序1) 浸泡 把砍伐来的竹料浸泡在水池中,浸泡时间为春季和夏季30 天,冬季40 天。2) 加石灰 把竹料捆成约30 - 40CM 的一束,涂上石灰浆,堆放15 至20 天,进行半熟 料堆集发酵。3) 蒸煮 竹捆和石灰一起放入木制的蒸煮锅中,加清水,燃火蒸煮,锅中的温度保持100 ℃左右,约蒸煮8 - 9 天,使竹料碱化。今天大理地区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经卷一般都可肯定是构皮纸[3],但是否就是鹤庆白棉纸,则尚无充分根据。4) 洗涤 蒸煮后从锅中取出竹料,在水池中用清水洗涤,一天内洗完。5) 二次蒸煮 竹料洗涤后,第二次装入蒸煮锅中,加清水蒸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