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渐渐与儒道比肩。于是开石窟,建寺院,造佛之风大兴,历代不缀,而尤以北朝为盛。
1、形象:佛像的形象是高肉髻与发,鼻、目、耳极为端正。佛像中有一种特殊的形象,称为白毫相,在两眉之间,鼻子的上面。
2、佛座: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左右有狮子座的方座,②莲花座(须弥座)。
3、佛坐姿势:①结跏跌座(金刚跏跌坐),有两种坐姿,一种是吉祥,一种是降魔;②菩萨跏跌坐(关结跏跌坐);③莲化跏跌坐;④善跏跌坐。
4、佛光;佛光是造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认为佛光对人有益。
以上就是我国佛像造像的相关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塔刹为宝塔、佛塔塔顶之释饰物,塔刹的由来,是伴随着佛塔、宝塔的出现、不断发展而逐步呈现出来。
佛塔起源于古印度,印度式佛塔的称谓来自于梵语和巴利语,梵文为stupa,音译为窣堵坡,塔婆、兜婆、偷婆、浮图、佛图等名称。古代印度造塔用于安葬佛骨、佛牙、佛陀的***。按其竖向层次分:有单层塔、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一层、十三层等多层塔。因释迦摩尼涅槃后佛骨火化变成“击之不碎,色彩晶莹的圆珠”,梵语谓之“舍利子”,故有舍利塔之称。而佛舍利数量有限,于是出现了以其它物品代替舍利的做法,《如意宝珠经轮咒王经》规定:“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众宝造作舍利”,因此通常塔也称宝塔。
商水寿圣寺塔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寺庙塔刹雕塑厂家,使塔体结顶得到******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不同教派,衣服的材质也是不同的,通常会在僧服周边镶上白色或红色,用于表示教派的标准。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在中原***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