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污水处理将发生重大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以一个5000人左右中等规模的小城镇计算,要建设日处理能力6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含预留处理能力),前期各类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但农村污水治理并不是一次性投入,除了前期管网、污水净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还需要后期持续维护运营投入。即使在各方帮助下建好,后续每年80万元到100万元的运营维护费用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正基于此,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求,行业普遍的看法是:工艺简单易维护、抗水量负荷的冲击、低能耗。
作为七大污染防治之一,黑臭水体治理是公众对水环境质量改善迫切的愿望之一,也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中难度较大的工作之一。今年5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对30个省(区、市)70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近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第三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座谈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通过政策解读、技术讲解、交流座谈和现场模拟等环节,对黑臭水体省级专项行动进行了的指导和动员。
按照《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如何科学治理黑臭水体?怎样调动各地治理力量?
治污没有“一招鲜”,须从其根本下手。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所以,不以控源截污为前提的黑臭水体治理,很难实现。据了解,、生态环境部联合编制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即将出台。将明确要求采取治本的工程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监督检查,为下一步地方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指明了方向。
治污勿求一蹴而就,效果需持久长效。水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治理水污染也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不能急功近利,走形式主义。治理效果必须是让群众可感知且长期可靠的。今年5月以来开展的3次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都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首要标准,严格督查、实事求是。要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相吻合。督促各地建立长效机制,凡是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