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水处理系统中设置均质调节池的目的为:
(1)使间歇生产的工厂在停止生产时,仍能向生物处理系统继续输入废水,维持生物处理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
(2)提高对有机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生物处理系统有机负荷的急剧变化;
(3)对来水进行均质,防止高浓度***物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
(4)控制闭值的大幅度波动,减少中和过程中酸或碱的消耗量;
(5)避免进入一级处理装置的流量波动,使药剂投加等过程的自动化操作能够顺利进行;
(6)没有生物处理场的工厂设置均质池,可以控制向市政系统的废水排放,
集中式系统与分散式系统的对比与讨论
1***成本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显著高于分散式系统。集中式系统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污水收集管网,其***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80—90%。而管网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0—60年,到期更换、日常维护费用都将增加***成本。
2运行成本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峰值流量,会导致增加系统容量,降低处理效率;重力管网输送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地下水***造成废水稀释,增加处理费用和能耗;长距离输水导致泵站需求量更大,能耗更高,这三点直接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
3水质安全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集中排放水量较大,可能引起受纳水域的富营养化。而分散式系统由于排水量小,将降低富营养化概率。
4监测与管理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大大助力分散式系统的监测,使用远程控制设备,可以轻松实现运行维护,无需大量驻场人员。
在管理方面,与集中式系统的管理“不可见性”不同,分散式系统的管理更需要联合当地居民的力量,公众参与度的提升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节水和环保意识。
5发展角度
相较于集中式系统,分散式系统更适应发展中***农村和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分散式系统的基础设施***可以逐步进行,无需一次到位。
6实现源分离
分散式系统可以实现污水源分离,而集中式系统很难做到。采用80~200目/平方英寸的微孔筛网固定在转鼓型过滤设备上,通过截留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的净化装置。通过采用新型卫生洁具,可以在源头进行生活污水的黑水与灰水分离,这些废水虽然流量小,但是含有大部分的COD(黑水中3000—10000 mg/L)和营养物质,以及几乎全部的病原体和微量污染物。就近集中处理,一方面减少了环境中微量污染物如金属和其他新兴化合物(如***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分布;另一方面,较大程度提高本地系统的资源回收潜力。
SBR工艺
1.简介
处理过程主要由初期的去除与吸附作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絮凝体的形成与絮凝沉淀性能几个净化过程完成。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2.工艺特点
优点: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