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轮发展史
1923年,德国的克林根贝格公司首创用圆锥形滚刀滚切准渐开线齿锥齿轮的方法(即Palloid法),又称克林根滚齿法。1944年,瑞士的厄利康公司首创用端面铣刀盘铣削延长外摆线齿锥齿轮的方法(即Elloid法),又称厄利康铣齿法。为了适应淬硬锥齿轮的精密加工,40年代格利森公司又发展了锥齿轮磨齿和珩齿工艺。60年代克林根贝格公司发展了用端面铣刀盘铣削延长外摆线齿锥齿轮的所谓Cyclo Palloid法,又称克林根铣齿法,取代了原来的Palloid法。
齿轮的无屑加工技术始于18世纪,当时欧洲时钟匠已用齿轮形工具冷挤校正时钟齿轮的齿形。1899年,美国的O.J.比尔创造了用冷挤法精整锥齿轮的工艺。20世纪初,英国的H.N.安德森首创热轧齿轮。1951年,美国的H.厄恩斯特和B.格罗布研究成功冷轧齿轮工艺。50年代,联邦德国研究成功精密模锻齿轮。60年代后,又发展了粉末冶金、粉末锻造和精密冲裁齿轮的方法。
东莞市万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齿轮箱,丝杆,蜗杆,带轮,内齿轮,齿轮,蜗轮,精密轴,轴套”等业务,公司拥有“万福齿轮,万福丝杆,万福蜗轮,万福蜗杆,万福带轮,万福精密轴”等品牌,欢迎来电垂询。
齿轮加工方法
锥齿轮的研齿和磨齿 对淬火后的锥齿轮,为了提高齿面质量和齿形精度,需要进行研齿或磨齿。研齿:一对相配合的锥齿轮副(直齿或曲线齿)的齿面间加入研磨剂在研磨机上对研,主要用来减小齿面粗糙度以降低啮合运转噪声。
研齿时需要一些附加运动使两齿轮之间的相互位移不断变动,才能研到全部齿面,提高接触质量。淬火后的锥齿轮经研齿后,齿面粗糙度可减小到R a1.25~0.63微米,齿轮运转噪声可显著降低。研齿的生产率高,研磨一对齿轮副只需要几分钟。但对齿形误差的纠正作用不大。
磨齿主要用来消除锥齿轮淬火后的热处理变形,提高齿轮精度和接触质量,直齿锥齿轮的磨齿工作原理与双刀盘铣齿相同,区别在于用两片碟形砂轮代替两把铣刀盘,而且是在相邻两齿槽中分别磨削一个齿侧面,弧齿锥齿轮的磨齿工作原理与格利森切齿法相同,但须将端面铣刀盘换成杯形或碗形砂轮进行磨削。
淬火锥齿轮经磨削后,精度可达5级,齿面粗糙度可小至Rα0.63~0.32微米,磨齿的生产率低,一般需数分钟才能磨削一齿,对于延长外摆线齿的锥齿轮,由于受刀盘与工件之间旋转速比的限制,不能进行磨齿。
东莞市万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供应自动化机械传动配件,多年来,凭借强大的研发投入和***的制造技术,为客户提供模数为0.2-2.0, 外圆直径120mm以内的精密中小模数齿轮、丝杆、蜗轮、蜗杆、带轮以及精密轴、轴套等,且深受客户的好评。
热轧齿轮工作原理与冷轧相同,但热轧是在工件加热到1000℃以上的热塑状态下进行的。热轧齿轮包括预热、轧制等工序,单件生产时间平均不到1分钟,精度可达8~9级,一般不再精加工就可直接采用。
对齿轮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热轧时预留 0.2毫米加工余量,然后用剃齿机或蜗杆砂轮磨齿机精切齿形。齿轮热轧有单齿轧轮径向进给轧制法,双齿轧轮轴向进给轧制法,双齿轧轮径向进给轧制法及单齿轧轮和一个光轧轮相配合的轧制法(光轧轮用于轧齿顶)等,热轧的齿轮成品精度尚不够稳定,对加热设备要求较高。
东莞市万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拥有齿轮生产加工设备接近50台,年产量约1000万件,本公司以优良的品质,快捷的交货,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来自日本、美国、德国、香港、台湾及大陆各地的客户,且深受客户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