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初在中国文化热浪日渐高涨的情况下,文化的多元化、文化消费形式的求新猎奇,使得众多“纲丝”们不断地追捧新的明星大腕。竹文化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可是“超女热”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浪。郭德纲作为一名年轻的曲艺演员,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每场演出中仍然不忘演艺传承传统的民间曲艺“竹板书”,至今他还能完整的演出宋派“竹板书”的代表曲目《耗子告猫》 、 《古城会》 、 《华容道》和“什不闲.莲花落”代表曲目《王二姐思夫》、 《十里亭》、 《丁香割肉》等,使众多“纲丝”们在欣赏相声的同时,更加领略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汉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史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