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穿戴上新的假肢后,患者情绪会大大改变,产生一种新的希望,对假肢爱不释手,但对自己能否使用好的假体尚存疑虑。用假肢迈出的首步感觉飘飘然,把握不住中心,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残肢长时间未用来行走,大脑的整个***系统运动记忆里储存的仍是健全腿行走方式的信号,对残肢怎样带动假肢行走没有形成经验。因此初用假肢时心情不要过于急躁,步幅要小,同时要适应假肢的重量,使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假肢的脚板落地与健全的脚板落地不一样。健全脚板落地时,地面不平,脚板感觉***末稍迅速以生物电传送到大脑运动,大脑立即返回指令调整脚板姿势。而假腿脚板落地时,地面不平,大脑不能直接得到信息,只能依靠残肢间接感触,速度和敏感度都要差很多。因此在练习初始,上楼或上坡时,健全腿或有力量的假腿要先上,下楼、下坡时则相反,假腿或力量小的腿要先下。
安装不合适的假肢会有哪些***的发生?
脊柱侧弯和腰痛:
脊柱侧弯和腰痛现象大多不适合下肢假肢的组装。在假肢组装中,理想的标准肢体侧面和假肢侧面轮廓(高度由佩戴假体后特定骨性标记的水平投影确定),假肢侧面不得高于肢体侧面的高度,假肢侧和肢体侧的高度差异不应超过1厘米。
残肢承重部位皮肤摩擦损伤:
残肢的骨突起部位这种类型的问题通常是由于对假肢组件中残肢状况的不完全识别,或者是由于残肢和接收腔的***引起的残肢的过度变化引起的。患者应随时注意残肢的皮肤损伤,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残肢肌肉萎缩和血运障碍:
残肢的一些肌肉被切断,不再移动。由于假体悬挂,假肢受到一定的压力。因此,残肢的肌肉会逐渐收缩并导致残肢的血液循环恶化。为了防止肌肉萎缩,截肢者应该时刻注意肢体的运动锻炼。
判定残肢穿入接受腔的位置是否正确,一般以截肢者穿假肢站立位,感觉残肢在接受腔内能均匀承重,不感觉疼痛,同时自己感觉假肢长度也合适,则标志穿戴位置合适。如果穿后感觉残肢末顶着痛,假肢短了,则有可能是残肢插入接受腔过多,需要多穿1~2层残肢袜。
如果穿上假肢感觉髌韧带部位(髌骨即膝盖骨,其下一横指宽的区域为髌韧带部位)不能承重,承重多位于其下方骨突起,则有可能残肢没能插到位,可以试着减少一层残肢套,再穿上假肢感觉感觉是否合适。
如果患者感觉到小腿假体接收腔越来越不合适,总觉得假体会掉下来。长时间使用后残肢萎缩或衬里材料变薄引起的大多数问题可以适当消除故障,但比较好的办法是更换接收腔。
管接头的连接处有声音,如果有噪音,可以检查管道接头处的固定螺丝是否松动。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固定螺钉的接触表面太小而强度不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接触不到位。使用专用螺丝刀对固定螺丝进行固定,固定后,基本上可以排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