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换机背板带宽和交换容量的区别?
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其实都是由交换芯片决定的,上面说什么背板带宽由机框式交换机的无源背板走线和连接器决定的都是搞笑的。首先说明白什么是整机交换容量,整机交换容量其实就是你的交换芯片(如博通多用于机框式交换机的jericho及多用于盒式交换机的trident)或者像思科自研的fabric芯片能提供的带宽。1x认证、Portal认证,实现用户策略(VLAN、QoS、***)的动态下发。也被称为背板带宽。注意背板带宽由芯片决定而不是什么物理连接器PCB走线之类的……比如我一个trident2+芯片能提供1280G带宽,那我就可以用这个芯片轻松做一个48个万兆接口6 个40G上行接口的1U交换机出来,并且线速转发(实际上用720G的型号就可以了,1280G可以做出像华三的6800-4C)。如果我还想做机框式交换机,那么线卡上要有交换芯片,但是为了保证跨板线速转发,那我前面板所有接口的带宽之和须等于板卡之间内联口带宽。那我做个36端口40GE线卡就需要2.88T的带宽,Jericho芯片好像没这么大的,所以一张线卡得放两个交换芯片,每个芯片(jericho提供720G面板接口带宽)分别负责18个接口的转发。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我这一张线卡上的两个jericho芯片上的接口如何通信?
其次,然后比如我一台机框有8张线卡,如何实现跨板全线速转发?
早期的方式是像思科6500华为7700华三7500这种比较老的没有***交换网板的架构叫crossbar,在引擎上放几个交换芯片,这几个交换芯片一般就没有面板接口了(6500貌似有)而纯用于线卡之间的内联。所有线卡与引擎上的交换芯片互联,意味着所有跨板卡流量必须经过引擎!这种架构的缺点是引擎上既要有控制平面的器件如cpu内存啥的,又要放交换芯片,所以空间实在有限,思科6500的sup2T提供了2T带宽每张引擎,那么分给6506的5张线卡就只有每槽位400G带宽了(好像2T还有前面板口,那实际都到不了400G),双引擎4T带宽分给6509的7张线卡也是捉襟见肘。今天我将会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华为的业界25GE接入TOR交换机CE8860。所以总而言之crossbar架构的交换机完全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动辄24甚至36*40G线卡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CLOS架构,这就需要交换网板出马了,交换网板上用的博通FE芯片带宽高,比如高达3.6T的FE3600,但只有***基本的转发功能因为各种feature都是在线卡芯片上实现的,网板只需要线速转发。每一块线卡上的芯片都会跟所有网板上的芯片互联,这就是CLOS架构。另外需要提一下博通DUNE芯片是会把报文切割成信元负载到每一块网板上芯片上的真正无阻塞。
引擎从此只是纯控制平面不再负责业务数据转发,引擎上的交换芯片被移到了***的交换网板(思科叫fabric)上。后来很多厂家的引擎都变成半宽了因为芯片少了嘛。企业既可以直接利用多层次的开放接口自主开发新的协议、功能,也可以将诉求交由厂商,与厂商共同开发完成,打造企业专属园区网络。所有线卡与交换网板互联,所有跨板流量甚至同板卡跨芯片流量都要经过交换网板,交换网板因为可以设计多张就像是一个带宽巨大的总线,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扩展性。比如后面图中的cisco N9508可以在6张交换网板中一共放置12个3.6T带宽的交换芯片,为每槽位提供高达5.4T交换容量,足以承受36×100G板卡的巨大流量。而16槽位的交换机则可以通过增加交换网板上的芯片来成倍的扩容整机交换容量,以满足更多高密度的线卡的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思科自6500之后也要推出CLOS架构的N7K和6800系列,甚至后来N7K都落伍了(应该是fabric card的带宽无法继续扩容了)为了参数跟得上友商又出了N77。一代经典6500确实廉颇老矣,不过在吞吐量不大的园区网用用还是足够的。
整机交换容量特别高确实没有意义,特别是很多中端机框交换机只提供8*40G线卡倒是整机交换容量标称几十上百T的就是搞笑的。还有几百上千T的数据都是根据未来支持的56G Serdes算出来的“这个机框未来能够支持的容量”,没有实际意义。S5730S-EI支持EasyOperation、U盘开局等部署特性,可以快速部署设备,方便管理。真实的整机交换容量=量产了的交换网板满配所提供的交换容量。但是交换容量太低直接影响整机端口密度。
***后,机框式交换机除了上述两种架构,其实还有一种full mesh的架构,一般多用于3-5槽位的中端产品,这种产品引擎上没有交换芯片也没有交换网板。其实,如果工程不是太大,可以按经验进行选择,比如H3C等16口百兆交换机,可以支持720P摄像头满配(14~15个),TP-LINK铁壳16口百兆交换机,可以支持720P的摄像头12个左右。原理是所有线卡芯片之间fullmesh全互联,整机交换容量有限且难以扩展(除非线卡全部升级换代)。
所以你在做产品选型的时候需要关注引擎(crossbar架构)或者交换网板提供的带宽。不同型号会存在差异,这个可以直接去问厂商,一般厂商不会忽悠的。
华为交换机常用命令
1、通过 telnet到交换机,需要输入交换机的用户名和密码
2、进入交换机系统视图:sys
3、查看交换机端口信息 :display interface brief
4、查看交换机各端口连接AP的MAC地址 :display mac-address
5、显示当前交换机信息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6、进交换机端口命令 :interface ethernet0/0/28
7、关交换机某个端口:shutdown
8、开交换机某个端口:undo shutdown
9、开交换机某个端口poe供电功能,要***入到某个端口下:poe enable
10、关交换机某个端口poe供电功能,要***入到某个端口下:undo poe enable
11、看交换机所有端口poe供电功能是开还是关:display poe power-state
12、地址解析协议,AP MAC对应的AP ip地址:dis arp
13、返回:quit
14、保存设置:s***e
15、删除某条命令,一般使用命令: undo
交换机原理
一、基本以太网
1、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是Ethernet的意思,过去使用的是十兆标准,现在是百兆到桌面,千兆做干线。
常见的标准有:
10BASE-2 细缆以太网
10BASE-5 粗缆以太网
10BASE-T 星型以太网
100BASE-T 快速以太网
1000BASE-T 千兆以太网
2、接线标准
星型以太网采用双绞线连接,双绞线是8芯,分四组,两芯一组绞在一起,故称双绞线。
8芯双绞线只用其中4芯:1、2、3、6。
常见接线方式有两种:
568B接线规范: 白橙 橙 白绿 蓝 白蓝 绿 白棕 棕
1 2 3 4 5 6 7 8
568A接线规范: 白绿 绿 白橙 蓝 白蓝 橙 白棕 棕
将568B的1和3对调,2和6对调,就得到568A。
3、接线方法
两边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叫做平接,两边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叫扭接。
不同的设备之间连接,使用平接线;相同的设备连接使用扭接线。
电脑、路由器与集线器、交换机连接时使用平接线。
这是因为网线中的4条线,一对是输入,一对是输出,输入应该与输出对应。
如果将1和3连接,2和4连接,相当于自己的输出送给自己的输入。
这样可以使网卡进入工作状态,阻止空接口关闭,而影响有些程序的运行。
二、交换机原理与应用
1、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是根据网桥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学习交换机先认识两个概念:
(1)冲突域:
冲突域是数据必然发送到的区域。
HUB是无智能的信号驱动器,有入必出,整个由HUB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的一个接口下的网络是一个冲突域,所以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
(2)广播域:
广播数据时可以发送到的区域是一个广播域。
交换机和集线器对广播帧是透明的,所以用交换机和HUB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下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所以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
2、交换机原理
(1)端口地址表
端口地址表记录了端口下包含主机的MAC地址。端口地址表是交换机上电后自动建立的,
保存在RAM中,并且自动维护。
交换机隔离广播域的原理是根据其端口地址表和转发决策决定的。
(2)转发决策
交换机的转发决策有三种操作:丢弃、转发和扩散。
丢弃: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
转发: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
扩散: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
每个操作都要记录下发包端的MAC地址,以备其它主机的访问。
(3)成存期:
生成期是端口地址列表中表项的寿命。每个表项在建立后开始进行倒记时,每次发送
数据都要刷新记时。对于长期不发送数据主机,其MAC地址的表项在生成其结束时删除。
所以端口地地表记录的总是***活动的主机的MAC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