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抱鼓石?
推开庄严的大门,进入宅院之前,往往会沉醉于高墙青瓦,轻扣精雕的门环容易被忽略的,或许就是脚边看似不起眼的抱鼓石。“宅以门户为冠带”,中国人对宅门的重视绵绵相传,数千年来形成了特有的宅门文化。而宅门之中蕞能彰显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就是抱鼓石了。
抱鼓石是汉族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得名。此外,在传统牌楼建筑中也有类似夹杆石的抱鼓石,主要起稳固楼柱的作用。
抱鼓石民间称谓较多,如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等等,由门枕石发展而来,属于规格比较高的门墩。它并非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一组有机的构件,用以支撑两扇门板,使大门板门扉能够稳定地直立与转动。
抱鼓石可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鼓顶的狮子是龙所生九子之一的椒图。“螺蚌抱鼓石”是以徽1派祠堂宅门抱鼓石为代表的样式,整个造型不对称,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起势,很像一只螺或蜗牛所背负的厚重外壳。“如意抱鼓石”是以北京四合院宅门(正门或二门)为代表的样式,较为对称,整个造型浑然一体。
抱鼓石有什么来历?
抱鼓石,因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而得名,又称门鼓、石鼓、螺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放置于住宅等建筑的门槛两旁,可以稳固门面。下面给大家说一下抱鼓石的来历:
相传古代凯旋的将军,为显耀其战功,便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衍变以抱鼓石代替。抱鼓石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一般只有衙门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其次是***寺庙。随时间推移,抱鼓石渐渐分为“武立鼓、文立箱”两种样式,即武官家门口立鼓形抱鼓石,文官家门口立箱型抱鼓石。
封建社会,门前一对抱鼓石是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可以说,抱鼓石承载了户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意义。
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主要有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常见图案有: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抱鼓石鼓顶的狮子是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抱鼓石看着雄浑纯朴,古态盎然,***古典艺术美。
石雕栏杆也叫做栏板,它是传统的护栏建筑,现在随着技术的精湛、观念的更新,风格的独特,有效提升了石雕栏杆的吸引力。石雕栏板在园林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石雕栏板材质分类:大理石、花岗岩等栏板。石料主要是由天然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大理石典雅柔和的颜色和自然简洁的纹路,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大理石栏板,天然大理石雕刻,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要求坚固,且要注意美观。所以在制作上它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以精湛的技艺,新颖的设计理念,大气磅薄之势,为我们展现了它的“形态”和“内涵”。